相关文章  
  • 青海湖今昔
  • 全球300多种极度濒危物种未得到任何保护
  • 穿越沙地和草原——在浑善达克和锡林郭勒的采访
  • 动物行为学家的小发现
  • 海龟的全球定位系统
  • 草原沙尘几时休——沙尘暴面面观
  • 关注珊瑚礁 海石花还能绽放多久
  • 地球上的十大环境祸患
  • 略谈我国当今的三大生态问题
  • 文物与垃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鹿角峥嵘 说一说中国的鹿

    p;  长江南北出土的麋鹿化石,以商末周初为最丰富,之后逐渐稀少,周朝以后更急剧减少,到秦汉时代已变得极少了。有人认为,麋鹿的野生种群,可能在汉朝时就已经灭亡了。只有在历代帝王的园囿里,麋鹿的圈养种繁衍持续下来,直至清末北京南苑的南海子麋鹿种群。

        法国神甫、博物学家阿芒-大卫于1865年,在北京南苑发现了形貌异常的麋鹿,来年初,他终于通过贿赂南海子皇家猎苑的守卫人员,弄走了两张鹿皮和两个鹿头,送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后,被鉴定为鹿科的新属和新种,引起了欧洲各国动物学界学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兴趣。以后的10年间,英、法、德、比等国驻清使节和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种种手段,陆续从南海子猎苑搞到几十只麋鹿,运回国展览,麋鹿开始在欧洲繁育。

        同时期的中国南海子麋鹿种群,却与飘摇的清庭命运一样,迅速地走向了灭亡。1894年,永定河决口,洪水冲破了猎苑的围墙,逃出来的麋鹿和其他园囿动物,被灾民充饥。接着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猎苑里残存的麋鹿也遭劫掠而最终绝迹。这时欧洲各家动物园里还剩下18只麋鹿,命垂一线。幸而英国有一位贝福特公爵,他花大价钱,把这18只全部买回,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三千英亩的乌邦寺庄园里。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糜鹿种群在公爵的庄园里逐渐繁殖起来,并逐渐落户在在欧美各国的动物园中。

        1984年,乌邦寺庄园的侯爵赠送了20麋鹿给中国,麋鹿得以在流浪海外近百年后回归故土,并颇有戏剧性地重又回归了北京南苑的南海子。现在,中国有北京南苑南海子、湖北石首、江苏大丰的三个大种群,以及各地的动物园繁殖的小群,但野化尚处在实验阶段,早已习惯园囿的麋鹿,回归野外的路程将相当漫长。

    雄雌都会长角的驯鹿
        驯鹿,在所有鹿类中,驯鹿是唯一雄雌都会长角的。驯鹿的蹄子扁平宽大,悬蹄发达,与生活在沼泽湿地的麋鹿相似,但驯鹿的宽蹄是为了适应在冰天雪地中行走。

        中国没有真正野生的驯鹿,大兴安岭鄂温克人所养的驯鹿,估计有几千头,它们与西伯利亚及北欧各少数民族养的驯鹿,习性上基本相同,都是属于半饲养、半野生的状态。在寒带或近寒带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需要驯鹿,有点像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牦牛一样。

    个体最大的驼鹿
        驼鹿的分布区不象驯鹿那样靠北,它在我国大、小兴安岭,最南可以分布到北纬47°,《动物学大辞典》给它定的名字叫“麋”,容易使之同“麋鹿”相混淆。

        驼鹿是世界上所有鹿中个体最大,角也最大的鹿。它的头很大,脸特别长,雄鹿的角与别的各种鹿的角形状都不同,不是枝杈形,而是扁平的铲状,中间宽阔似仙人掌,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最多可达三十多个。驼鹿生活在亚寒带多湖沼的森林地区,不爱吃草,喜欢吃嫩枝叶和树皮,春夏秋三季常下水浸泡,摄取水草、莲茎等,冬季则在雪地上觅食各种苔藓。很少集合成群。在国外,驼鹿还是一种最重要的狩猎兽,猎人可获准保留它的巨角做纪念品。

    原生台湾的水鹿
        水鹿是台湾体型最大的草食型原生动物,生活在中、高海拔山地的林缘草地带,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遁入森林寻求庇护,一般鲜觅其踪。

        水鹿的一年是这样度过的。早春二月,台湾岛内高山上的春花尚未绽蕾,公水鹿的鹿角已经急着要发出了!先是两耳内侧的头上突出一小截毛茸茸的小角,也就是鹿茸;鹿茸生长很快,4~5月时,便可长到定型;待鹿角临近长成,鹿茸便开始角质化,茸皮逐渐脱落,此时公鹿将会以角摩擦树干,以加速茸皮剥落,使角光滑锐利,并借此锻炼头肩肌肉;7月,随着鹿角完全磨光,母鹿也准备好进入发情期,于是强壮的公鹿间一场场为了争夺地盘、配偶的争斗渐次展开。

        秋风十月,躁动不安的交配季节结束,随之而来的冬季,进入水鹿的解角期,持续到隔年一月。这时期的公鹿性情更加暴躁不安,好象处在换牙期的顽童,牙齿将脱未脱,脾气最不好;它不断地摩擦鹿角基座,直到角脱落为止,然而脱角后,公鹿的性情却变得明显怯懦起来。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