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空冒险。
平庸的生活使人对所有的传奇都持怀疑态度,直到我目睹一棵树的存在。那是河谷中一棵硕大无比的树,树上挂着许多马头骨,在风中摇晃着,向我们致敬。后来我知道,它们同属于一支马队,在一次洪水后,变成了树枝的饰物。
真正的奇迹是沙溪,茶马古道上的最后一个集镇,居然没有消失。它没有死去,它的居民动作缓慢地在里面干活,在街上走路。沙溪诞生于艰苦的步行,它是为一双双满是血泡的脚板存在的。
在沙溪,我闻到了马锅头的味道——它的成分是盐巴、酒、汗。那味道弥漫在沙溪的空气里。沙溪有那么多的店铺,沿寺登街密密麻麻地排列。魁星阁上有戏台,戏台上有许多漂亮的刀马旦。
魁星阁是一种前台后阁的建筑,有14个飞角,结构复杂,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沙溪过去有20多个魁星阁(现在只剩4座),差不多每个魁星阁上都有戏台,就可以有20出戏同时上演——那是一番何等壮观的景象!旧日的沙溪就是今天的丽江,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宾主频频举杯……远方的客人请到这里来……外地人的口音到处可闻,在小商品店、客栈、戏院和酒肆间回荡不已。魁星阁的对面,是兴教寺,一座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的寺院,里面的壁画,如《南无降魔释迦如来会图》、《五方佛图》等,精美绝伦,是全国仅存的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交通要道上的沙溪是众多宗教的融会之地,那些寺庙内部暗藏着真正的道路,为古道上的人们指点迷津。迄今为止,这里仍然保持了天人合一的纯朴本性,从老人到儿童,眼神都清澈透明。
马帮的足迹把我引渡到沙溪。深夜抵达茶马古道上这个仅存的集市,像幽灵一样飘过幽暗的街衢。月光下的古寺登街,仿佛天堂的布景,恍惚迷离,使人毫无睡意。兴教寺所有的门都虚掩着,向我发出邀请。一扇一扇地推开寺门,一步一步地深入庭院。我是第一次在深夜走进寺院,无法预测将要和谁相遇。寺院空寂无人,不知自哪年哪月,僧人们早已离去,但神灵依然坚守岗位。神驱走了恐怖感,让黑暗变得可以信赖。
白天的兴教寺几乎是另一座寺院,它明媚、灿烂、香火旺盛,飞檐翘角像当地人舞蹈的身体一样,充满向上的力量。它的外面是四方街广场,中央恰到好处地生长着两株巨大的古树,人们面对戏台的时候,刚好可以用它们遮挡阳光。各种装扮的人们就簇拥在这两棵大树下面,喧闹不已地观看戏台上的悲欢离合。只有曲终人散,戏台才能恢复它自身的美。沙溪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戏台,南来北往的马帮、商贾已去向不明,这使沙溪生活中最本质的部分浮现出来。这时我会注意到,寺登街一座木屋门口编簸箕的老婆婆的表情是多么悠闲,在铁匠铺里的打击乐里,坚硬的铁开始弯曲,并且呈现出预料中的形状。欧阳大院是100年前的五星级客栈,作为靠赶马发迹的马锅头建盖的宅院兼马店,欧阳大院保持着三坊一照壁的白族建筑传统,大门、二门、正房、耳房、小花园、小戏台、厨房、马房,每个局部都不敷衍。现在,一户人家在里面居住,除了雨燕、麻雀、野鸽子之外,别无访客。
空寂的戏台诱发我们的想象,使那些消失的戏文显得更加离奇和丰富。我顺着楼阁内部的梯子走上戏台,戏台凹痕累累的木地板在脚下“吱呀”作响。这使我换了一个角度,我觉得眼前的四方街是真正的戏台,而我,刚刚在一个雕梁画栋的包厢里坐下。所有的房屋、街道、树木、花朵、雪山、云彩,都是戏里的布景,即使战争,即使动乱,这布景几百年没有动过,所以面对它们,就如同与一个永逝的过去相互对视。我看到了那些随马帮一同消逝的面孔,我相信,他们也看到了我。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