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沙尘暴源头的东居延海生态环境改善
  • 4000年前的炊具亮相内蒙古盖子山遗址
  • 植物也有自己的指纹 将可以见叶识花
  • 30年,人类把地球搞得面目全非——联合国卫星照片展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性影响严重
  • 红石崖大地震天坑被列入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
  • 贵州密码有望揭开地球生命衰荣之谜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评工作结束
  • 中国考古学者剖析新疆千棺墓形成过程
  • 黄河调水调沙半月以来 黄河口新增湿地万余亩
  • 成都平原曾是汪洋一片?乌木的秘密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母亲河期待系统保护

    绍,工业污染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挥发酚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由于环保设施投入大、运转成本高,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除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同时,沿黄一些城市沿河乱堆、乱倒生活垃圾,加剧了黄河河段的污染。“母亲的乳汁已被毒化!” 

        去年,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状况进行量化分析时发现,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达42亿立方米,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同志指出,到2010年,全流域年均废污水排放量将超过65亿立方米。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据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尚副总工程师介绍,水污染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排污总量从1998年以来没有明显减少,而黄河的天然径流量却比以往减少了4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现在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调水不要超过20%,水量开发利用程度不能超过40%,而黄河目前的实际开发量已达60%。 

        另据环保部门最新检测:黄河干支流评价的53个河段中,水质为V类(即污染严重,只适宜作为农业用水)标准的河段占13.2%,劣V类标准的河段占39.6%,这表明目前已经有52.8%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 

        可以说,由于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人类在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代价,使河道排泄洪水能力、纳污能力和维持生态平衡能力受到极大破坏。黄河,已不再健康!黄河不仅要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河流自身也需要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以维持其基本排洪功能及其支撑的生态系统。 

        只有维持了黄河的多维功能,这条河才具有生命力;丧失生命力的河流不可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持。因此,如何全面理解黄河河流生命的意义,科学建立河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和有效保障河流生命的基本需水量,已经成为黄河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 

        有关专家指出,要想让黄河干流水质出现明显好转,首先应大力削减污染排放量。 

        控制排污在行动 

        在一定的水量和流量范围内,黄河自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抵御破坏的能力,随着水量(流量)的下降,其抵御破坏的能力也逐渐下降。一旦黄河水量(流量)低于某一极限值,河流系统就不能自控而产生恶变或崩溃。 

        2004年底,黄委会编制完成了《黄河水与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把黄河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氨氮的限排总量分别规定为25983吨/月、1616.2吨/月。 

        《意见》的起草人之一,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黄锦辉认为,纳污能力的计算是提出入河污染物限制排放意见和实施水功能区管理的基础。为保证黄河纳污能力的计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她们在长期黄河水质监测数据和水质保护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划和未来黄河水资源保护的实际,进一步深入地对入河排污口进行调查和监督性监测,把水功能二级区作为黄河纳污能力的基本核算单位,形成了《意见》中比较科学的基础数据。尽管如此,现实中达到这一要求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好在《意见》的提出,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目标。 

        目前,为改善黄河水质,我国已将黄河水质划分为一级功能区485个、二级功能区465个,并确定了各功能区的水质类别,根据其纳污能力规定排污的总量。通过在功能区内实行严格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保护黄河水质。如果污染物排放达到上述总量要求,黄河干流水质将趋于良性循环。 

        母亲河呼唤建立系统保护体系 

        一条健康的河流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四方面的能力:一是保障人类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水资源供给能力;二是安全排泄一定量级洪水的能力;三是抵御一定程度污染的能力;四是河道及河口生态系统具有抵御一定程度的扰动、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 

        基于上述四方面的能力,决定了黄河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流动的黄河仅靠任何一方面的努力,是绝对无法完成的。以水质监测为例,在整条黄河上,流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依各自的权限建立的大小水质监测站、监测点,星罗棋布,因各系统的机制不同,且不说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要实现水质监测的数据共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职权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等因素的干扰,黄河的保护实际上形成了“大家都管”、“大家都管不了”的局面。 

        以流域为单元的统一管理是国外河流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的成功做法。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在黄河实施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与环保相联合的治疗机制,对于现实黄河的健康恢复是必要和急需的。 

        目前,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已就信息通报,重大问题会商,黄河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网络达成共识。为保护黄河水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指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终极目标。而现实中黄河流域水污染的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滔滔不息的黄河水,似乎无时不刻都在呼唤我们,加快拯救黄河的脚步!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