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而另一面则是天然的,上面有许多小坑,大小不一,似圆非圆,其中有一处嵌有一些小米粒般亮晶晶的东西。同游的人说:“老爷子,这下你可发了,这是宝石啊!”不管是不是宝石,反正我认为是可以把玩的一件稀物。
拿回家来,几位老友见了,有的说纹带是盘龙交舞,有的说那些坑坑可能是当初形成时闷在里面的气泡鼓的;不过究竟是不是,谁也不是地质学家,说不清。有人认为其中的一个角太突出了,该把它去掉,作为镇纸是满好的。总之,人人爱不释手。张悦说:“杨兄,我不能夺人之美,肯不肯借我几天,让我老伴也欣赏欣赏?”李诚说:“杨兄向来大度,你要不借,我就干脆据为己有。”众人哗然大笑。
过了几天,我请朋友设法去掉那个多余的角。他拿去几天又拿回来说:“不行啊,石头太硬,砂轮磨不动,锯铁轨的钢锯也锯不动。”由此,游览时的问题又让我想了起来,在这样坚硬的石崖上,凿成佛窟,用了什么工具?凿佛窟的石匠又是哪些人?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可他们却留下了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留下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万佛堂石窟,就是当年弃置的废石,也令我和我的老友们欣羡不已。这是怎样的一种珍宝呀!人活在世上,总有一天,肉体会消失,然而他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也许会对当代或后代有所裨益。留有芳名又能如何?不留又会怎样?只要不白活,只要奋斗过就可以了,这也许就是生命的价值吧。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