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鸡鸣三省廿八都

三省”的山区古镇,与周庄、同里、乌镇等著名古镇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这是当初黄巢开山辟路之时万万没料想到的。各地移民纷至沓来,带来了不同的方言、风俗习惯以及建筑、工艺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碰撞、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移民小社会”。现在镇上3600多人口中姓氏就有140多个,流行的方言有十来种,称它是“百姓镇”、“方言王国”都是名副其实。徽式、浙式、赣式、闽式甚至西洋建筑的特征都可以在这些千姿百态的老房子中找出来。

  站在老街当中,高大厚实的外墙、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随处可见,天空往往只露出窄窄的一条缝隙。有的人家特别在大门里面再建一道高墙,走入正门之后还要拐道弯。不难想像他们当年的心态,家家户户都试图把纷扰的外部世界隔在青砖高墙之外,这一方面符合中国人钱财不露白的心理,一方面也与频繁的战乱有关。不过这一特点与温州楠溪江的古民居完全不同。楠溪江主要是一些仕途-者选择的隐居地。他们退隐在山水之间,以求得某种精神寄托,那里的民居往往都是低围墙、敞开式庭院,站在屋内就可看到墙外的青山和蓝天白云。他们陶醉在山水之间,自得其乐,与廿八都商人在深院高墙中自我封闭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而实际上,不要说重门高墙,就是大山从来也没有挡住历代战争的烽火,廿八都从来都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自唐末以来,它曾目睹过数不清的刀光剑影、血的较量,每次改朝换代,每次大的社会动荡几乎也都会在这条穿越千年的仙霞古道上留下痕迹。宋元之际,明清之际,这里都曾上演过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仙霞天险并没有挡住游牧民族南下的步伐。曾亲眼目睹太平天国(当地人称“过长毛”)的人都已不在了,但亲历过1932年两次“过红军”、1942年日本军队攻打仙霞关、轰炸廿八都的老人还有不少。

  移民小社会

  廿八都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我国惟一一个有百个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

  廿八都位于三省交界处,它之所以成为闽北、广丰等地的土特产和杭州、宁波、金华、衢州等地南北货、百货的集散地,完全是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这里离过去著名的清湖码头大致上一天的脚程,在近代交通发展之前,主要是靠水运,溯钱塘江而上的江山船名闻遐迩(郭沫若回忆录中还提及在杭州闸弄口见到有名的江山船),船到清湖靠岸,到福建、江西东部一带,就只有走仙霞古道这条惟一的陆上通道了,廿八都自是必经之路。同样从闽北、广丰等地运来的货物也要到清湖上船,转运去杭、沪等地。无论从浦城、广丰,还是清湖到廿八都大约都是一天的脚程,需要歇上一夜,第二天一早再动身,廿八都因此成为三省边境贸易的重要集镇,周边地区土特产和外地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商贾云集,百业兴旺,鼎盛时期至少有50多家饭铺(兼旅店)、六十来家批发商、几百家各类中转货栈。

  外来客商、杂夫、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我国惟一一个有百个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廿八都的客家人姓氏就达到80多个,出现了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即金、杨、姜、曹。现有还有许多地名如姜家上弄、姜家中弄、姜家下弄、杨家弄、杨祠弄、金家弄等,大都依这几个姓氏命名。大姓的家族都修有族谱,知道自己祖上来自何处,杨瑞球的孙子就自称是山西杨继业的后人,言辞间闪射着一丝荣耀。他们家从福建迁到廿八都,到他已经是第9代了。

  姜家是大财主,除了开钱庄,也经营商业,从油料到布行,特别是以经营“三籽”(桕籽、桐籽、茶籽)而冠盖闽北。后来经营煤油,与英国的亚细亚煤油公司打交道,所以姜家有两个房子有点西洋风味。姜家盛时,生意远及清湖、兰溪、杭州、上海、宁波、浦城、福州等地,仅在廿八都街上就有数十家店铺。

  杨家主要是实业,以造纸著名,拥有竹山、草场,后来转到南北货交易,生意也做得很大。本地的山林资源特别是竹资源丰富,杨家以经营造纸作坊负有盛名,全盛时有纸槽三十六,年产土纸约4万担,销往周边各省,乃至全国。杨元亨、杨宝成等经营的布店、染坊到民国时期依然口碑很好。据一位杨家的后人说,他们家过去每当土纸出槽时,仅供挑夫吃饭,一天就得几担米,挑夫吃饭时,每人一条扁担,一次就要放满一个房间。

  金家基本上是耕读之家,以收租读书为主,不是特别富裕,旧时枫溪街又叫“金半街”,因为靠西边山脚下过去都是金姓,金家祖上在康熙年间出过一个武举人,叫金三枪,曾做过三品带刀御前侍卫。后来家道中落,房子卖给了丁家,成了“丁家大院”。那个院子,整个建筑风格有点宫殿式,只是缺乏宫殿的宏大、气派和幽深。

  曹家是地主,广有田地,大面积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福建浦城一带,也开有南货店、布店,留下的房子不多,戴笠的姐姐戴春凤就嫁在曹家,丈夫叫曹世明。曹家在枫溪桥对面留下了一片房子,其中有曹遇卿的房子,他毕业于厦门大学,1949年后去了台湾,当过“省政府”的人事处长,因为当时的“省主席”严家淦曾当过厦门大学校长,他也算是严氏门生。

  时代的印记

  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公路修通,但廿八都的众多古建筑还是在“文革”中幸存了下来

  当地人都说,从仙霞岭看下来,廿八都的古建筑群犹如一把弯弓,老街是弓把,205国道线是弓弦。

  廿八都的兴盛主要是依仗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无论从江山、清湖,还是从福建浦城、江西广丰到这里差不多都是一天的路程,正好成为宿营地,当年之所以沿街有50多家饭店、旅肆,就是因此。

  在数百年的繁华之中,廿八都并没有发育出近代的商业意识。哪怕在发财致富之后,商人们依然梦想着读书做官、科举仕进之路,文昌宫壁画的内容大半与此有关。他们在有了钱之后,首先想到的也只是建庙宇、修祠堂,最高的梦想无非是修文昌阁(宫)。值得深思的是,文昌宫竣工是1909年,大王庙也建于1909年,其时科举早已废除,外面的世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早已风靡一时,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已激起无数莘莘学子的共鸣。一年后,廿八都就出现了最早的一所新式小学。离辛亥革命枪响也只有两年了。

  在小文昌阁,我们可以看到几百年前留下的对联:“读有用书行无愧事,说根由话做本色人”;在“德-”中药铺,我们还能看到百年前的“止咳保肺片”等商业广告;在街头里弄,在姜家旧宅,我们能看到人民公社到“文革”时期残存的打油诗、标语、语录以及漫画等。

  从古到今,廿八都几乎完整地保留了每个时代的胎记。走进廿八都,最强烈的感受之一,就是这里至少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历史:一是黄巢开辟仙霞古道以来的1100多年,廿八都作为一个三省交界处军事要地、商旅要道的历史,这有千年古道、史册记载及雄关险岭可证;二是数百年来作为重要商旅集散地从繁荣到衰落的历史,这有保存下来的老街、老民居及公共建筑为证;三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及“文革”的历史,这有赛诗墙、漫画及大量标语、语录、对联为证,这样的地方即使在全国恐怕也不易找到了。

  遥想廿八都的鼎盛时期,作坊栈行、饭馆旅店、商行店铺布满了整条弯曲的街道,日行肩夫,夜宿客商,布店、药店、煤油店、南货店、广货店……鳞次栉比。不过,即便是廿八都盛时也只有钱庄,有放高利贷的,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当铺。

  商旅往来的频繁发展出了一种职业:挑夫,古道上每天都有上千根扁担在运货。挑夫一般都有组织,一来就是一队,有二三十人,几十担,一是安全(从仙霞岭到枫岭都有土匪),二是发货一般是批量的。江山船在清湖靠岸,大批货物长年累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翻越崇山峻岭,往来于浙江与福建、江西之间。

  问起1924年出生的金庆康老人,打他记事起廿八都最繁华的岁月是什么时候,他不假思索地说是民国16年到20年(1927k1931年),民国21年(1932)年以后明显就衰落下来了。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公路修通,从浙江到福建变得方便起来,廿八都的地理优势失去了。在仙霞岭的盘山公路开通之前,南来北往的货物主要靠的是肩挑,或者是独轮车(他记得小时候江西人还有独轮车队),廿八都是他们必经的歇脚地。

  1933年11月,当作家郁达夫来到廿八都时,这里已经萧条、冷落。他此行本来是应杭江铁路局为杭州至江西玉山铁路通车之邀,顺道来探仙霞之险,看廿八都的古建筑,却正好见证了廿八都走向衰落的那一幕。

  抗战期间,许多单位因躲避战乱迁到了大山重围中的廿八都,古老的小镇曾迎来短暂的热闹。抗战胜利后经济一派萧条,古镇一度重组商会,重建店面,试图重整旗鼓,但随着内战打响,时局动荡,商旅不通,加上公路、铁路通车后特殊地理优势的丧失,廿八都再也不可能恢复昔日的繁华,终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