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
  • 专家探究楼兰古城衰落之谜:提路断城空之说
  • 龙城雅丹——源于四千多年前罗布泊的湖盆
  • 科技考古揭开秦陵地宫之谜
  • 贺兰山里藏古寺 千年古刹有玄机
  • 世界罕见文物浙江龙游石窟面临坍塌消失
  • 物理学者揭开甘肃敦煌佛光之谜
  • 烈火中幻化的美器——风华绝代古琉璃
  • 家中玻璃出现神秘光环 是外星人所为?
  • 炎黄子孙有3项区别于其他民的生理印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复原千年张衡地动仪之争

    说,一些国家的专家因此怀疑地动仪的真实性,认为这个不动的地动仪是中国科技停滞的典型代表,更有人认为中国人把张衡的地动仪奉为国宝,完全是出于民族热情。有些国家甚至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绘制发表了自己的地动仪。

      “作为中国人,这口气一定要争;作为地震工作者,科普宣传也要展开,所以2年前我们决定复原地动仪。”

      科学家:复原后地动仪会像蒙古包

      “王振铎先生制作的老地动仪,我们对它有3个方面的质疑。”冯锐说。

      首先,结构不稳定。王振铎先生的设计是上大下小,呈扇形。“造型不稳定,地面的普通震动都可能使它翻倒,如何适应预报地震的要求?”冯锐说,据《后汉书》记载,地动仪“形似酒樽”,汉代的酒樽就像蒙古包,下大上小,复原后的地动仪将采用这样的造型。

      其次,造型也不符合历史。“老地动仪造型的确好看,但不符合汉代青铜器的特点。”冯锐举例说,汉代的龙古朴、厚重、线条简单,而现在这个龙应该是明朝之后的龙———漂亮,有生气,飞舞状。

      最后,底下的8只蟾蜍都做成了青蛙状,他说,蟾蜍肥大臃肿,背上应该有珍珠斑,而老地动仪上的“蟾蜍”瘦小、矫健、腿细,分明就是青蛙。更重要的是,所有“蟾蜍”的脑袋都是向内的。“据考察,所有孤立动物造型朝向不能反,必须向外。”

      “如果老地动仪仅存在外形错误,也没必要兴师动众地来复原它。老地动仪出现了原理错误。”冯锐说,“按照直棍理论造出的仪器只是报警器,张衡的地动仪是个验证器,能预警,报出地震的具体方位。”

      他进一步举例,直立棍就像竖在地板上的啤酒瓶,地震来时它会倒,可是平时一跺脚,它也可能倒。地动仪应该是只在地震才动的仪器,这才配得上科学界给予的最高地位。

      “从专业角度来说,地震和地面震动有本质不同,所有地面上的震动都是上下颠动,地震是一种错动,不仅有上下震动,更重要的是水平晃动。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也是这种横向水平晃动。”

      冯锐说,与老地动仪不同,复原后的机器,中间的摇摆棒不应贴地,应该悬垂在半空。

      历史学家:反对“古代机械现代化”

      面对质疑,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强说:“王振铎先生是我的老师,他花了整整40年编写复原老地动仪,直至身故。”之后,李强又花了整整20年,把恩师留下的材料和科学技术史翻阅了无数遍,“就目前的材料看,我不认为当初老师设计错了。”

      他说,地动仪底下的8只蟾蜍开口向内,是为了与8条龙相对,“东汉器具讲究阴阳咬和”。至于8条龙太过灵动,出处也是有案可查,“当初,唐山大地震,地动仪也有过反应。”

      对于张衡地动仪将在2006年被复原的传闻,李强始终很谨慎。“也许是科学家和历史工作者观念不一样吧。”他说,前者总是希望用各种数据,借助各种仪器准确地把地震感应表现出来,“我们更多地考虑,把历史仪器还原到当时真实的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考古学家,李强最担心的是“古代机械现代化”的倾向,即不顾史料的真实,盲目地用为现代地动仪找“祖宗”,用来证明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有多么伟大。“如果只有大胆假设,没有足够的史料合理论证,这样即使复原了,也会被人笑话。”李强说。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