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
  • 专家探究楼兰古城衰落之谜:提路断城空之说
  • 龙城雅丹——源于四千多年前罗布泊的湖盆
  • 科技考古揭开秦陵地宫之谜
  • 贺兰山里藏古寺 千年古刹有玄机
  • 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复原千年张衡地动仪之争
  • 考古不是靠南水北调来发财
  • 烈火中幻化的美器——风华绝代古琉璃
  • 家中玻璃出现神秘光环 是外星人所为?
  • 炎黄子孙有3项区别于其他民的生理印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秦汉门客:中国知识分子奴颜的起源

      去年我读到的最“好”的书,是柏杨称之为武则天时期“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的由酷吏来俊臣所著的《罗织经》(马树全注译本),他对专制文化的深刻体悟与坦白表达,对于我们认识人性邪恶的一面及其在专制条件下可能肆虐的程度,极富震撼力。近来读李珺平教授所著《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耳目为之一新,感觉就其大命题而言,可与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余英时的“士文化’’鼎足而三。三人的研究对象不尽一致,大概念(游民、门客、士)的内涵有别,外延有分殊有叠合,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相比之下,余英时的“士”概念最“小”,研究的是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孔子时代的知识阶层;余氏所指的“士”及秦汉之后的“士大夫”都是李珺平所谓的“门客”,其中寄食于公子王孙门下或择主而事致位将相的“游士”就是“士’’与叩刁客”最典型的“交集”(重合部分)。而门客却不一定是士,可能既不是武士(聂政、荆轲式刺客,侯赢、朱亥式侠义客,吴起、庞涓式客将),也不是文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