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r>
降水量与雪线的高度关系密切。降雪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亦然。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高压带,处于此范围内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雪线很高,有世界最高的雪线,达6400米。再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西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祁连山东段,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高度反而降低。
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为3500-3900米。但是,气候上的温度和降水相对于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更大,因而也会出现山脉南坡雪线低的情况。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当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度大约在4600米,而北坡高出南坡有千米左右。
冰川冰与冰川的形成 在雪线以上,降雪容易保存,形成雪盖,但之后还要经历一些复杂的变化才能形成冰川冰。在高寒地带,新雪降落后,雪花棱角很快消失,成为粒雪(粒径不足1mm)。随着雪盖厚度的加大,在压力下,粒雪重结晶使各晶体紧密地结合,就形成了块状的冰川冰。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比如在南极200多米深的冰体,已经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但是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夏季气温高,表层冰雪消融,渗透再冻结,加速了成冰过程,甚至当年的降雪也有形成冰川冰的条件,并且形成的冰川冰比极地地区冰川的密度大、透明度高。
冰川冰形成之后,当温度接近零度时,原本稳定的结构开始变得不太坚实,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只要有适当的坡度,在压力与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下流动,越过雪线,伸出冰舌,形成冰川。冰川在流动过程中,还可以产生褶皱和断裂。
冰川的运动 冰川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自然界的冰体,主要在于它可运动,当然速度极其缓慢,不易察觉。例如,中国天山冰川流速为10-20米/年;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其中游海拔5400米左右为最大流速,达117米/年。
冰川流速快慢主要取决于冰床坡度和冰川厚度。雪线附近,冰川厚度最大,流速较快,自此向上和向下递减,惟有在流经坡度较大的地点时流速又增加。另外,在冰川前段的冰舌部分,表面的冰体比底层流速稍快;而在冰雪补给区,冰体下部受压力大,流速反而高于表层。
冰川运动速度的变化和末端的进退,反映了冰川的积累量和消融量的平衡。当气候状况发生波动时,经过一段延迟时间后,就能从运动速度和末端进退上反映出来,延迟的时间可能从数年到上百年不等。世界上还有少数冰川比较特殊,能够发生周期性的突然跃进。即冰川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停滞之后,短期内发生基底滑动,冰川舌末端前进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有时会冲毁村庄、道路,堵塞河道,造成严重的自然灾难。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