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香格里拉不是消失的地平线
  • 可可西里核心区发现玛尼石堆 并非无人区
  • 福音下的石门坎
  • 千灯古镇:昆曲的发源地
  • 海南文物非毁即伤 独具地方特色文化正面临消失
  • 故宫博物院将公布家底 150万件文物集中清理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麻扎村
  • 古代九大定情信物重现古城苏州婚宴
  • 日本民众反对富士山申遗
  • 可可西里水系:千湖与长江之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河之国——孟加拉

    就说,“既然你想看恒河,是否在意夜晚旅行?如果可以,我们今夜直抵拉杰沙希(Rajshahi)。第二天再顺博多河(PadmaRiver)而下。”

    恒河从西面的印度流入孟加拉国,虽然国际上依然称之为恒河下游,但当地人都叫她博多河。我并不清楚拉杰沙希的位置,从地图上看,那个地方位于博多河北岸,是恒河进入孟加拉之后最大的城镇。我担心主人辛苦,她却说:“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理由,可以离开公司去度假了。”

    达卡以前的名字叫Decca,是灯塔的意思。这座城市建立于公元10世纪,地理位置几乎是孟加拉的正中心。从我们经过的地区来看,它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沿街最多的还是清真寺。孟加拉近90%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教徒多属于逊尼派。不过莎妲芙以及家人都属于苏菲教派。在当今伊斯兰世界,属于苏菲教派的人是极少数,听说不到10%。这个教派在-上没有什么力量,甚至被批评为非伊斯兰。但在历史上,伊斯兰的学者诗人音乐家多出自这个教派。莎妲芙说,整体而言,孟加拉的伊斯兰教徒相当温和宽容开放。后来在达卡,她特意带我去看了亚美尼亚天主堂、印度神殿和佛堂。

    6年前,从达卡向西,过河都得靠轮渡。码头就建在博多河最窄的地方,距离达卡只有100多公里,但是渡河等候时间很长。莎妲芙说,虽然锡拉杰干杰(Sirajganj)距离达卡200公里,但2000年建了一座大桥,渡河快捷得多。

    过河之前,车子停在一个小镇上,此时已是夜晚9时。孟加拉人和印度人生活习惯大同小异。下午四五点钟喝晚茶,八九点甚至十点才开晚饭。小镇的饭铺不大,就座时,我看着莎妲芙将一个塑料袋解开,拿出饭锅和一个三层菜盒。莎妲芙解释说,这里任何一家餐馆的菜都很好吃,不过她担心我一时吃不惯,肠胃不适,特意让家里的佣人为我煮饭烧菜。她还笑道,“世界上大概只有孟加拉的餐馆容许客人自带食物。”吃到最后,我们叫的菜当中,还有一碟原封未动,店家走过来收回去,并不算钱。这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孟加拉服饰和印度服饰非常相似

    餐桌上,除了我,同桌的人都用手抓饭吃。莎妲芙将汤汁蔬菜和米饭拌在一起,她的手指十分细巧,拌饭的动作颇有节奏。她一边拌一边说:“当地的菜只有用手吃才有味道。”说得不错,用任何器皿搅拌,怎么都不如手拌得均匀。莎妲芙拌出的饭引起我的食欲。我啃着鸡肉,既不文雅又啃不干净,看着她用手指剔出鸡肉,灵巧极了。此时的莎妲芙完全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孟加拉女人。

    按照美国人的说法,所有在他国念到高中毕业的人,都不能算具有本土文化。据我的经验和观察,此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照此说法,莎妲芙确实不该算作孟加拉本土的女人。她生长在英国,16岁时随父回到孟加拉。当时她感受到非常强烈的文化震撼。她一点儿也不喜欢孟加拉,只在吉大港呆了一两年,一成年便立刻去了英国。在英国念完大学之后,她又回来。这一次她才开始喜欢孟加拉。

    我问莎妲芙刚回孟加拉时是否有语言问题。她说当然有,顺带说起自己的家庭,“我父亲生长在孟加拉,但我母亲生长在加尔各答。尽管我母亲会说孟加拉语,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们之间只说乌尔都语。你知道,我父亲20年前就到吉大港大学任教,但是在家里他们还是说乌尔都语,我根本不能想象他们互相说孟加拉语。但是我父亲总觉得身为孟加拉人,怎能忘记祖先的语言,所以从小他就刻意和我说孟加拉语。即便如此,当我嫁过来的时候,婆家人说的什么,我完全是一头雾水。后来我们从吉大港搬来达卡,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开了窍。现在我不但会说孟加拉语,而且可以分辨出不同地区的口音。”

    说起来,语言是推动东巴独立运动的契机之一。印度独立和巴基斯坦立国,原属于印度的孟加拉地区被分为东西孟加拉。西巴划给印度,而东巴,尽管就地理、语言、文化以及生活习惯而言,它更接近印度,但是因为信仰而被划入巴基斯坦。1948年,巴基斯坦规定官方语言为乌尔都语,而在东巴,乌尔都语属于精英语言,只有3%的人会说,超过半数的人口都说孟加拉语。

    孟加拉语属印欧语系。我们的玄奘和尚曾于公元639-645年间来到孟加拉,在尼泊尔发现的佛经大概就是玄奘时期的作品,据信那也是最早的用孟加拉语书写的文字。近代的泰戈尔也多以孟加拉语书写他的诗篇。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消灭其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消灭语言开始,因此孟加拉人对于将乌尔都语定为官方语言深感不满。1947年,学生和知识阶层掀起了语言运动,并于1952年达到高潮,导致2月21日的残酷镇压,孟加拉人民为其母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语言运动酝酿了后来的独立运动,经过1971年的独立战争,最终孟加拉于次年独立。为了纪念语言运动,人们在达卡建立了纪念碑,而2月21日也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母语日。

    路边的车夫

    车子驶过锡拉杰干杰大桥。黑暗中,看不清博多河,只知从此向下300多公里,这条河将在瓜伦多卡德(GoalundoGhat)附近与贾木纳河(JamunaRiver)汇合。贾木纳河的母亲是雅鲁藏布江,大概1800年代,许多小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汇合,改道而行,是为贾木纳河,而她的母亲却依然沿着古老的河道流淌。博多河与贾木纳河合为一体,浩浩前行。在坚德布尔(Chandpur),大河再次与梅克纳河(MeghnaRiver)汇合。梅克纳河是由来自印度的小河在孟加拉的土地上汇流而成,所以她只能算一条本土的河,而这条河因其入海河口而闻名于世,风头居然盖过两条跨国的大河。

    大河入海处的孟加拉湾,河流织起密集的水网,形成世界最大的三角洲,三角洲依然保留了恒河-雅鲁藏布江之名。仔细看地图,孟加拉的入海口和加尔各答附近的入海口,一东一西。经度相差了4度,跨越孟加拉湾宽达220英里,由此可知这三角洲之大。

    三角洲西南部的孙德尔本斯(Sundarbans)地区跨越孟印边境,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拥有世界最大的红树林地带。那里是潮汐、泥岸、小河、小湖、池塘、森林、鸟和孟加拉虎的世界,那里的土地永远因潮汐生生不息。

    行前,我计划前往孙德尔本斯,但是从达卡到库尔纳(Khulna)大约需要一天,然后乘船再走一整天,进入三角洲之后,还得走两三天。从我的行程来看根本不可行。于是我托加尔各答的朋友联系,看看能否从印度进入。得到的消息依然是不可行。三角洲内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固定居民,进入雨季之后,访客更少。那里孟加拉虎经常出没,三两人一起旅行都非常危险。除了孟加拉虎,还有专抢游客的土匪。外人要进入那里,必须凑够一定的人数,由武装警察护卫才能成行。据印度人说,土匪都是从孟加拉过来的。在印度的德里和其他大城市,我看到一些人一贫如洗,以大芭蕉叶作草棚的门,据说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也来自孟加拉。

    除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曾提及孟加拉,莫卧儿王朝之前孟加拉的历史,几无资料可寻。人们大致知道印度最强盛王朝,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187年)和笈多王朝(约公元320-570年)都曾统治过这个地区。虽然自13世纪起,因为宗教信仰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老的恒河文明已经在此断裂,但孟加拉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依然说同一种语言,伊斯兰教的中上层社会又都通行乌尔都语,其习俗文化也十分相像,甚至市场上卖活鸡的笼子都一模一样———和鸡身等高的竹筐,上罩伞形绳编的网篮。

    大约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2世纪之间,古希腊人记载了恒河下游文明。希腊人称孟加拉为Gangaridai,希腊人的记载恐怕是最早也算是比较可靠的记录了。据说公元前4世纪,Gangaridai王国十分强大,拥有6000士兵,1000个骑兵以及700头战象。不过曾经如此辉煌的国家,过了近500年才为西方人所知。

    希腊语中的Gangaridai就是“恒河位于其心脏的土地”。虽然因为宗教信仰的改变,人们不再视恒河为圣河,但是,在生活中,水———河水和潮水一直影响着孟加拉人的衣食住行。孟加拉有世界最长的连续海岸线,长达120公里。在一些海河交错的地区,涨潮时,海岸大约200米宽,而退潮则宽出一倍。靠河海和低地的许多家庭则随季节而搬迁。旱季水季,行走的路线也不同。因为许多河常常改道,船运也得走不同的路。在达卡,除了走远道的船,还有许多的交通小船,招手就上,犹如陆地上的出租车。

    正在劳动的孟加拉儿童

    淡水的流淌也随潮涨潮落而变化着。在旱季,大概需要12个小时,淡水才能到达恒河地带的中心区域。但是季风一起,豪雨一过,淡水漫漫,几近海岸,其泄水量猛增一倍。偏偏孟加拉地势低平。在恒河地带,一半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不到3米,所以在世界新闻报道中,除了1970年代政变频仍、几任总统都被暗杀或遭灭门残杀,有关孟加拉的消息似乎永远和洪灾连在一起。我看过一幅法国知名航拍家YannArthus-Bertrand从高空拍摄的照片,一个老人和他的小孙女坐在树干上,树干横架在滔滔洪水之上,极目之处,一片汪洋。

    说起洪水,莎妲芙说,因为可以带来足够的肥料,当地人需要洪水。这和埃及的阿斯旺高坝建立之前的尼罗河颇为相似。高坝阻挡了洪水,人们不必再遭受洪灾,但是尼罗河两岸的农田却失去了洪水带来的有机肥,必须施以化肥,由此引发了高坝建立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国际争论。自1971年高坝完工以来,争论不断。

    虽然我并不清楚孟加拉不建水坝而任洪水泛滥的真实原因,但是因河水泛滥而带来养料却是不争的事实。继中国、印度、印尼之后,孟加拉为第四稻米生产大国(注:据美国农业部2003年统计)。在孟加拉,能够制作靛蓝的树就达15种,据说她也是最早出口靛蓝染料的地区之一。中国江南地区讲究吃食的季节,而孟加拉也有类似的讲究,比如芒果,5月中到6月初,吃的是绿色的Gopalbhog种芒果,6月吃Himshagor,6-7月吃Lengra,7-8月吃Fazli。我想如此讲究季节食物的地方,土地一定肥沃。

    到达拉杰沙希已是凌晨,河的味道随风而至,穿过敞开的窗户,飘入蚊帐之中。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