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0米深处钻取出的芯样进行分析后发现,该陨石坑形成时间比白垩纪-第三纪交界时期要早30万年左右。这一发现对“奇科苏卢布理论”是一个打击,不过有科学家对凯勒等人所取样本是否能准确反映撞击发生年代表示怀疑。
为了平息争论,今年3月,凯勒等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布拉索斯河谷地区罗斯巴德镇地表50米以下钻取了3份芯样,以提取地球物种大灭绝时的沉积物样本。布拉索斯河谷地区被认为是研究形成“奇科苏卢布”陨石坑的那次天体撞击影响的最佳地点。
在一份长2米的样本中,凯勒等人发现导致“奇科苏卢布”陨石坑形成的那次天体撞击而喷射出的玻璃沉积物,在地质年代上与在大灭绝中灭绝的生物化石相差30万年,再一次向“奇科苏卢布理论”提出质疑。样本中有一层厚2厘米的斑脱土,这是一种结构发生改变的自然玻璃成分,来自形成“奇科苏卢布”陨石坑的天体撞击所产生的喷射物质。斑脱土层之上,是厚50厘米、来自由撞击引发海啸的沉积物。这两层沉积物之上,是厚1.2米的碎石层,即大灭绝时死亡的小型动植物化石。
凯勒表示,新发现是“奇科苏卢布理论的致命硬伤”,科学家们应当在真正导致大灭绝的天体撞击陨石坑旁开展科学研究。
凯勒等人认为,恐龙和同时期其他一些物种的灭绝,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说,在比白垩纪-第三纪交界时期更早的时期,地球上火山喷发活动就开始活跃,地球气候变暖,给生态系统带来压力。白垩纪-第三纪交界时期地球所受的外来天体撞击,与火山喷发活动一起,给了恐龙致命的最后一击。不过,这最后一击可能不是形成“奇科苏卢布”陨石坑的更早的那次外来天体撞击,而是白垩纪-第三纪交界时期,在其他地方发生的、尚未得到证实的外来天体撞击事件。(李宓)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