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清陈文述在《五谷树诗》中咏道:“楼船十万泰西回,此树曾随泊槕来。移植远从鹦鹉地,托根终傍凤凰台。”据著名郑和研究学者郑一钧考证,郑和下西洋从海外带回的五谷树栽种在南京大报恩寺内,供人们欣赏。人们由参观寺内的五谷树,而追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郑和不平凡的一生。
五谷树,树干光滑,叶似竹叶,又像芝麻,树高十余米,主干粗一人抱。目前在苏北总共出现三株五谷树,是移植或培育的后代,两株在建湖县蒋营乡谈赵村和近湖乡蔡徐村,还有一株在东台县安丰镇大港村。追问这三棵树的来历,当地人都说,树的种子来自于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的。
据大港村老人回忆,这树本是个尼姑所载,说她有一亲人随郑和下过西洋,树苗或种仔可能是从东南亚或南京带回的,估计树龄在三百多年,每年夏季树上总开些小白花,结些小果子,果实形状像五谷,前些年该树枯木逢春,从断下的树桩上新生出十多条新枝条,竟又开花结果,成为当地一株“神”树。
《东台县志》有“因树结实似黍、稷、麦、菽、粳及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