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是赚大钱的行业,但艺人改行的现象却很少见。
为使古典戏剧更具有传统气息,演出多选在古剧场,以保证原汁原味。由于气候原因,表演一般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里,古剧场会进行保养和维护。在整个希腊,能上演古戏剧的古剧场有十多个,规模较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埃匹达夫洛斯古剧场,能容纳1.4万名观众,另一个是雅典卫城山脚下的狄奥尼索斯神剧场,能容纳近1.7万人。每到夏季,人们会从四面八方
赶到古老的剧场,在希腊悲剧中倾听历史的声音。
印度古典演出全部免费
印度众多王宫内,最精美的建筑要属舞厅;在印度首都机场大厅里,挂着著名舞蹈家的照片;一位著名古典艺术家去世,总统要发唁电哀悼。这种对艺术的尊重传承下来,使得印度古典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依然十分风光,在民众中享有的尊重甚至高于-家。
在印度,没有芭蕾之类的西洋艺术团体。多少年来,印度人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传统艺术。古典艺术主要是颂神的吟唱、舞蹈和演奏。歌唱家一袭白衫端坐舞台,手击节拍,闭目吟唱,让情感随旋律流淌,非常朴素却令人震撼。
中产阶级家庭里,多数家长希望女儿能学一些古典舞蹈,以提高文化修养。古典舞蹈并不挑剔舞蹈者的体形,也没年龄限制,关键是要传达出艺术神韵。婆罗多舞蹈家里拉·桑姆森已年届六旬,仍登台演出且场场爆满。
印度的古典艺术演出十分独特,几乎所有演出都免费。观众只要到固定地点领票就可前去观看。演出的各种开支都由企业资助,企业家认为赞助古典艺术是积德行善。印度教和佛教中,施舍和赞助传统延续到今天,这种氛围如同一层雾霭,滋润着根繁叶茂的古典艺术,不被金钱和利欲所灼伤。印度古典艺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有商业演出。一般是十几个人一台戏,既不需要烦琐的服装道具,也没华丽的舞台灯光,自然不会有高额投入。
印度没有公立艺术院校,艺校都是家族或股份制,资金来源主要有学费、企业赞助和有关部门的资助。此外,印度每年都邀请热爱印度古典艺术的外国学生来印度学习乐器或舞蹈,并发给奖学金。
在现代传媒诱惑下,青年人热衷于更刺激的娱乐形式。古典艺术的观众大都在中年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年人永远不去欣赏古典艺术。印度人一生有着近似的精神轨迹:青年人浪漫、中年人神秘、老年人虔诚。当青年步入中年后,心态会有很大变化,会主动接近古典艺术,寻
求心灵慰藉。印度人天生喜欢歌舞。开车遇到红灯时,很多男司机都把方向盘当成鼓,手指在上面有节奏地敲弹。古典艺术不仅有宗教功能,而且具有道德和社会功能。印度政府聪明地采取了不干预政策,印度艺术家们也从来不喊“革新艺术”的口号,固守着自己的天空。
埃及让娃娃学习说唱艺术
阿拉伯传统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阿拉伯一些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年公布的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单,第10项是“埃及的希拉里亚传”。
希拉里亚传讲述了阿拉伯古代民族英雄希拉里亚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以口头说唱形式流传下来的,融音乐、表演、文学等诸多艺术于一体,堪称“民间史诗”,在中世纪曾经广为传唱。但今天,只有埃及保存了这一艺术。
为挽救这个文化瑰宝,埃及整理、出版了《希拉里亚全集》,保证了这一宝贵的说唱艺术能以文字形式传承后代。当地朋友告诉我,埃及还将翻译出版此书的英语版,使之走向世界。
由于这种说唱艺术比较复杂,常常是世代相传。小孩子从5岁起就开始跟着长辈学习,10多年方可渐入佳境,若想成为艺术名家,则需要一辈子的功夫。如今,能够进行实际说唱的人已寥寥无几。
针对这个问题,埃及提出“保护国粹,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先是把年迈的国宝级老艺人保护起来,并聘请他们重操旧业,又选出接班人进行系统训练,采取以老授小的传艺方式,确保这门传统艺术后继有人。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