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队长凯比色斯的带领下来到了湖南郴州。
2月26日上午,借助先进的洞穴攀岩工具,美国专家很快征服了万华岩支洞的神秘瀑布。然而攀上这个大瀑布后,里面仍然是望不到底的溶洞,而且地形更为复杂,地势更为险峻,许多地段都必须潜水才能穿越,再加上万华岩溶洞地下河水冰冷刺骨,专家们只好返回洞口,准备休息一天再向未知洞穴发起冲击。
一直以来,万华岩地下河水的来源有多种猜想,其中又以来自宋家洞和正岩两个溶洞的说法居多。不过,这些都仅仅是猜测,究竟来自哪里,一直没人能够给出科学的论证。2月27日下午,美国专家先后来到了离万华岩主洞口距离分别约5公里的宋家洞和约3公里的正岩,分别在这两个溶洞的进水口投放了绿色和红色的示踪剂,希望能揭示万华岩地下河水的来源。
2月28日上午9点钟左右,美国专家准备再次进入万华岩时,却在万华岩主洞口发现,整个溶洞地下河水已变成了红色。而当专家们走到万华岩支洞口时,又发现地下河水变成了绿色。这就证明万华岩与正岩、宋家洞都是相通的。
凯比色斯分析说:“在宋家洞投放颜料的时间比正岩要早一个多小时,但在正岩投放的红色颜料还先到达万华岩,这又证明了另外一个猜想,那就是宋家洞的路程要远一些。”
洞穴系统如此之大远远出乎专家意料。专家表示,这也更增加了他们穿越支洞的信心。然而,当他们再次攀上大瀑布后走了还不到一公里,又被另外一个更为险峻的瀑布挡住了去路,而且,一路走过,洞道越来越矮,越来越小。无奈,探险队员在地下河水里泡了近18个小时后只好原路返回。
队长凯比色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目前的装备,他们已无法穿越万华岩支洞,找到另外一个出口,不过此行收获也不小,他们重新绘制了主洞地形图,并首次绘制了支洞地形图,为万华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资料。
最令人振奋的是在万华岩支洞与主洞交汇处发现了漂浮在地下河水上的一层“钙膜”。据了解,这种钙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建筑工地上拌石灰时,水面上就会漂浮一种白色物体,这就是钙膜。它是由于熟石灰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专家说,这种现象在地面相当普遍,但在洞穴的地下河水面上,要形成这种钙膜,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这种现象和17年前发现的“水下晶锥”一样有吸引力。
凯比色斯惊叹道:“能够看到一层钙膜很不寻常 这一发现足可以证明万华岩是一个世界级价值的洞穴”。专家表示,他们回到美国后,预计在2005年6月底会发表详细的科考报告,报告中他们将根据采集的资料,力图解开这一谜底。
万华岩位于湖南郴州市西南17公里处,是一千姿百态的石钟乳溶洞。洞中仍在发育生长的水下晶锥,是国内外溶洞化学沉积物罕见的珍品,专家称之为“国宝”。
万华岩周边广泛分布着大型地下河溶洞,属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主支洞已探明9公里多,地下河已知总长8公里多,现在开放的主洞长2245米,有3个进出口,12个迷离怪异的大厅,支洞在主洞430米处,洞内石景别致,洞中三大瀑布神秘莫测令人神往,洞内一般宽度在15--20米,最宽处110米,高度一般在10--20米左右,最高处30米,地下河贯穿始终,空气清新流畅,四季恒温在19摄氏度左右。
洞顶镌刻“万华岩”三个红色大字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轼手迹;顶壁左侧有南宋李朴所书“万华岩”三个大字,下厅顶壁的“万华岩”三个大字是隋朝郡守杨昌子所书。洞口左上方《万华岩坦山岩叙》,刻碑立于清朝咸丰十年,记叙了太平军攻入郴州和退出郴州的时间、地点。洞口石壁、顶壁各有宋、元、明所刻洞名“万华岩”三字,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