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展佛
  • 布达拉宫金铜佛像精品荟萃
  • 古罗马的提尔城
  • 敦煌百年出土汉简超过2万枚
  • 美国:出土逾百年神秘石来历仍是谜
  • 红海正在发生分裂 未来地球或有五大洋六大洲
  • 中国状元博物馆
  • 秘鲁著名冰少女木乃伊面临腐烂危险
  • 探访冰岛珍珠楼:在巨型热水桶上吃大餐
  • 拯救中华对角羚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探秘首博文物修复室 文物修复藏玄机


    “为了配合首博新馆的亮相,我们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3500余件馆藏文物的修复、保护和清洗工作。”作为首博文物修复保护中心主任,刘树林很为自己团队的工作效率感到自豪。

    从刘树林口中记者了解到,这次修复的文物包括青铜器、字画、文房四宝、漆器、陶瓷、玉器、丝织品等各种类型。一般说慢工出细活,对于文物修复这样一项纯手工的细致技术活来说更是如此,一件文物修复几个月是常有的事,可是文物修复保护中心的这几十名文物修复人员在两年内竟然修复了3500件文物,完成了一件原本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时间比较紧,在修复工作中我们采用了一些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传统的纯手工修复技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很多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刘树林说。





    工作案台“披麻带灰”,故宫特制,修复人员苦练毛笔字。

    在大致了解了文物修复工作的基本情况后,刘树林特意向记者推荐了两位文物修复高手。从事字画修复的楼朋竹和从事青铜器修复的贾文熙。楼朋竹从事字画修复已经30多年了,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字画修复室。

    字画修复室陈设比较简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张古色古香的红漆案台,“字画修复最主要的设备就是案台和墙。”楼朋竹介绍说。不过可不要小看了这些案台和墙,里面可是暗藏玄机。

    墙主要是用来挂修复中的字画,要求有很好的吸水性,所以墙并非是一般的水泥墙,要在墙面贴上35层高丽纸,高丽纸是一种相对较差的宣纸。现场工作人员正好在往墙上贴纸,先把纸铺在案台上,用专门的刷子沾水把纸刷平整,据楼朋竹说,如果想把刷好的纸从案台上完整地揭起来,一般人还做不到,需要专门的技巧,正好修复室来了几位新人,楼朋竹也借此机会让他们练练手。刷过的纸经过晾干后再糊到墙上。

    揭裱、托画心等工作都是在红漆案台完成的,这些案台都是专门请故宫博物院特制的,案台全是实木制成,而且并非简单地刷漆上色那么简单,而是要先用麻绳一圈一圈缠裹,然后再抹灰上漆,也就是俗称的“披麻带灰”。这样能保证案台长久不变形。

    楼朋竹说,字画修复比较复杂,整个过程需要30多道工序包括揭裱、托心、清洗、全色等,都是细致的纯手工活。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全色,有些字画因为年代久远,发生断裂或者被霉菌腐蚀破洞,图案没了要补上,字缺了要补全,这就要求修复人员对字画作者的字体风格、作品的历史背景都要十分了解,而且修复人员都要求练习毛笔字,楼朋竹现在也还在上书法学校。“只有先打好基础,才能模仿出古人的字。”楼朋竹说。

    电动牙刷、洁牙机齐上阵,青铜大鼎每天喝掉10桶 纯净水。

    与字画修复室相比,贾文熙所在的青铜修复室就显得琳琅满目了,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除了各种尺寸的锤子、钳子,电动牙刷、牙科医生专用的超声波洁牙机也派上了用场。

    贾文熙说,青铜器的修复首先就是要清洁和除锈,传统除锈的方法就是用钢刻刀或者手术刀剔除,或者用老陈醋调乌梅软膏贴敷在锈层上,将锈“咬”松软后剔除。现在则用上了超声波洁牙机,洁牙机触头一边振动锈蚀层将锈蚀粉粹,一边喷出水雾将粉末冲洗干净,既省事,速度也快。

    对于青铜器来说,最致命的就是有害锈,如果不清除干净,遇上潮湿天气还将通过空气传染给别的青铜器。这次修复中,采用了超声波清洗仪,传统方法用药水浸泡,清洗一件青铜器大概需要半年时间,可是使用超声波清洗仪后,超声波可以穿透铜胎,使药物进入青铜器内部,用纯净水和药水对青铜器交替浸泡,只需要三天时间就可以将有害锈清除干净。据刘树林介绍,在这次修复的文物中,为了清洗一个大型金鼎,特地制作了一台非标的超声波清洗仪,每天光是纯净水就要“喝”掉10桶。

    -文/本报记者 刘慧

    -摄影/本报记者 曲立岩

    -对话

    文物修复应出台统一标准

    刘树林 首博文物修复保护中心主任

    北京科技报:目前文物修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树林:人才比较少。全国馆藏文物多达1700多万件,还不算民间的文物,而且大部分出土文物都是残破的,需要经过修复。但是全国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才几百人,比例悬殊惊人。

    北京科技报:文物修复到何种程度就算是修好了,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呢?

    刘树林:现在提到最多的就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但是一件文物修到什么程度就算好了,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文物修复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解放后,国家把民间的老艺人都集中在大单位,老师傅带着徒弟,手艺就一代一代传下来,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修复方法。修完之后对文物如何评判,每个人有自己的文物修复理念,大家的认可也都不一样。所以我一直也呼吁国家能出台关于文物修复保护的标准。

    北京科技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修复文物与传统方法相冲突吗?

    刘树林:我们采用一些新技术取代传统修复工艺并不是否定传统的修复技艺,传统修复技艺是和时代发展相关的,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最接近于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现在即便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还是要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特征,不能单纯追求外观完美,让现代科技和传统技艺相结合。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