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4米,宽不足2米,石头有眼睛和嘴巴,栩栩如生,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像恐龙头。
新会也会出现“冰臼”?据最早发现这些“冰臼”的江门市地质研究工作者潘炳炎介绍,青石坑出现的“冰臼”和通常的“冰臼”十分相似。他介绍,冰臼一般是在高海拔、高纬度下形成的,从现在看,广东并没有形成冰臼的条件。但由于“冰臼”形成年代约在200万~300万年前。那时岭南地区的地质变动活跃,仍存在形成“冰臼”的可能性。
这些“冰臼”可能为华南地区史前冰川现象提供新的佐证,对于研究这一地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和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材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据了解,有关部门将组织专家对新会崖门镇“冰臼”进行研究。
名词解释
据介绍,冰臼是古代冰川作用的产物。古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沿着冰川前缘地带(冰舌)的冰川裂缝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冰川下覆盖基岩进行强烈的冲蚀作用而产生的。由于其形态酷似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
冰臼是古冰川运动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和历史见证,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全球变暖和人类起源、人类肤色的形成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