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展示,力争都是和观众素未谋面的考古新成果。
8厘米高小玉人估价几十万美元
开箱当天下午2时,记者按照约定时间准时来到世纪坛,和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在世纪坛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去看文物开箱。到达地点后,记者们被一再叮嘱和文物保持一定距离。约5分钟后,两位戴白手套的工作人员缓缓地推着一辆滚轴小车从亮着灯光的小门里走出来。记者看到,车子的平台上放置了几个大小不一的锦盒。一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从中取掉一块海绵,剥开一个白色小纸包,将一个乳白色的站立小玉人放在手中展示给大家。记者看到,玉人为方脸、阔嘴、细长目,双手举于胸前。参加当天开箱仪式的杨阳介绍说,别看这个玉人还不到8厘米高,但保守估价都得几十万美元,是1998年安徽省含山县陵家滩遗址出土的,距今已经5000多年了。当记者问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杨阳指着器物背面的小孔说,可能是缝系衣服上的饰品。用于包装的海绵主要是防震,白纸是无酸纸,对文物没有伤害。
金缕玉衣
当很多记者感觉玉器体积太小,看着不够过瘾后,工作人员随后又运过来一个两米见方的深蓝色大箱子。打开箱子,是被白色无酸纸包裹的若干或圆或长的物品。工作人员剥开层层白纸,从中抱出一个玉片缀成的头颅,很多记者都异口同声地惊叹道“真漂亮呀!”记者看到,淡绿玉片虽然历经沧桑却依旧如新,由极细的黄金丝线连缀而成,人物的鼻子、眼睛等局部的玉片都是根据具体造型特制的。
杨阳介绍,着此衣者当是楚王。这套1994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的金缕玉衣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中质地最好的,由4000多块新疆和田玉、1.5公斤黄金拉成的细线制成,制作工序极其复杂,历史记载需要10万人工。杨阳说,由于时间有限,开箱当天只能展示金缕玉衣的几部分,但正式展览时会进行组装,观众会欣赏到一个高约1.75米的金缕玉衣全貌。
14粒舍利子有五层包装
开箱仪式当天展现的另外一件重要文物就是1964年甘肃省泾川县唐代大云寺地宫出土的14粒佛祖舍利。据悉,舍利的最外层包装原为一具半米见方的石函,函盖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颗”16字。由于石函较重,所以开箱当天主办方从第二层包装铜匣开始展示。记者看到,铜镏金的铜匣内是一具长方体银椁,比匣略小。匣、椁表面都是细工雕刻的素文缠身忍冬花纹。银椁内又有一个小金棺,样子与银椁相同,周身饰有莲花图案,花中镶有各色宝石,正中与侧面均嵌有较大的白色珍珠。金棺内装一很小的球形细颈琉璃瓶。据杨阳介绍,琉璃瓶中内含米粒大的白色晶体14粒,即“舍利子”,大概总重量只有几克。
所谓“舍利子”,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身体的一部分,从古至今都被人们尊为圣物。负责包装文物的另外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因为琉璃瓶风化多年,质地非常脆弱,所以取放都要特别小心。他十分幽默地说,文物包装也是一门专门学问,绝对不能失手,一旦有“失手前科”,绝对不允许再接触文物。 记者获悉,除了开箱当天看到的文物,更多非常精彩的文物只有等到展览开幕当天才能和大家见面。秦始皇陵出土的划船姿势的男性坐俑、石制甲胄,我国现存惟一的铁制佛像、精美的青州佛像……都值得我们期待。
展览亮点:
透过小孔看金缕玉衣
国宝开箱当天,记者看到展览的布展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大多数的文物还没有进入其中。东西两个展厅分别以红色、灰色为主要色调。据世纪坛媒体负责人张瑜介绍,此次展览的展柜用的是磨砂玻璃,只有展品所在位置才有窗口供观众参观,避免了以往通体式展陈方式所带来的观众互相干扰的弊病,有助于观众更好地集中精力欣赏国宝。张瑜指着展场中一间单辟的十几平方米小屋对记者说,这是为安放佛骨舍利专门构建的小屋,每位参观者要排队入场,每次限进1人,每人只能停留30秒钟。小屋外红内银,仿自其原来的地宫环境。记者还获悉,世纪坛还将为金缕玉衣营造一个“人造墓穴”,墓穴墙壁上将开一个碗口大的观望口,观众需要通过观望口欣赏玉衣,同样是为了使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特别推荐:
专家免费为观众鉴宝
记者获悉,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体会国宝的含义与价值,普及文物收藏与鉴定方面的知识,展览期间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将联合中华世纪坛基金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邀请史树青、孙学海、叶佩兰等12位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于5月3日、4日在世纪坛西南门为观众免费鉴宝,每天限800人。鉴定范围包括中国书画、瓷玉杂项、信札手稿、金石拓本、古籍善本等。有意向的朋友可以于4月29日携相关-到世纪坛西南门服务台报名登记领号。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