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那些住在地球上地震频发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都有一套能预报地震的本领。研究了30多年地震的孙士宏专家说,“地震前有预兆的动物种类有很多,中科院动物所在70年代所做的调查数字显示,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在内,有58种动物在震前的异常反应比较确实。比如,猫、狗、熊猫、鱼、蛇、老鼠、蚂蚁、蜜蜂等等。穴居动物如老鼠、蛇等,比地面上的动物感觉更灵敏,小动物比大牲畜感觉更灵敏。”
克里米亚的地震工作者通过观察爬行动物的举动,也成功地预报了一次地震。1984年10月5日,尽管是夜里,气温又低,蜥蜴还是纷纷从洞里爬了出来。约一个小时后,地震仪记录下雅尔达沿海一带有地动现象。还有一次,1986年6月26日,他们也测出了地壳有轻微晃动。那天下着雨,但蜥蜴异常活跃,并不像平常那样躲在洞里。雅尔达尼基塔植物园的科学家们决心要弄清这种“灵敏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无数次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一个能让爬行动物感知地震的生物机理。
作为最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蜥蜴对地磁和电磁场的反应都很敏感。这是因为蜥蜴的神经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
据谢尔盖·沙雷金说,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这个器官位于间脑的末端,在负责调节神经系统的骨骺旁边。有趣的是,蜥蜴的这个器官通过一个专门的小孔伸到了体外。和蜥蜴不同的是,蛇的“第三只眼”藏在颅骨里面。动物真有第三只眼吗?中科院成都动物研究所的专家说,“蜥蜴作为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分布范围很广。以第三只眼而著名的蜥蜴是生活在库克海峡中的楔齿蜥,楔齿蜥的特征就是其颅顶上具有第三只眼,幼年的时候能感光,而成年后基本失去作用。这种颅顶眼是从早期脊椎动物遗留下来的特征,在爬行动物中,某些蜥蜴也有此特征,但是都没有楔齿蜥的第三只眼著名。”
至于蜥蜴的第三只眼和地震预测之间的关联,专家表示国内未对此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所以不能确定其结论。
据俄罗斯《总结》周刊报道,科学家通过长期观察,他们认为“第三只眼”确实能“看到”预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
在试验中,他们把几只蜥蜴放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环境里,结果几天后发现,这些接受试验的动物统统死去。后来,将它们改放到低频地磁场环境里,蜥蜴就显得特别活跃,跟在野地里地动之前的表现如出一辙:它们都想从圈里跑出去,频繁地挪动地方,明显地表现得烦躁不安。然而试验结果却给生物学家们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将强磁暴产生的干扰同地震征兆区别开来?于是他们在试验场安装了地磁仪,由它们来测定地磁扰强度,即所谓的行星磁感应指数。如果地磁场出现高频扰动或剧烈变化时,爬行动物便有了感觉,开始有所活跃。那就该发生地震了。
1990年,克里米亚的苏达克市发生6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在离震中40公里的地方就发现了蜥蜴的异常举动。据目击者说,当时地上铺满了蜥蜴,它们在山岩和石头上成垂直排列,因为这种竖向姿势能帮助它们适应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它们就靠这种姿势来减缓地动前夕先行到达的信号的影响。卡拉达格山地质站的工作人员说,在搜集全有关电磁、地球物理、地质和生物等方方面面的资料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发出-。在所养动物的帮助下,生物地震学家学会了预报地动的强度和震区,不过他们现在还得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现在他们知道,生物指示器不仅在地震前几个小时,而且在几天前就会有所表现。
据生物学家介绍,爬行动物有别于仪器,它们的预报从未出过差错。
由于蜥蜴有从古代祖先那里继承的神经系统,所以这便成了比较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它们能感知离震中半径为100公里范围内将要发生的地震。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认为,地震前地面和气候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种细微变化更容易使动物的感知器官受刺激,从而使它们的行为发生异常。当然,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季节变化、疾病、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等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