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以电、汽车和飞机技术为主周期;以电子和原子能技术为主周期。工业起步晚的国家可以跨越周期,直接利用最新技术,可以从早期工业化国家中吸收。资金和人才,没有陈旧设备的拖累。因此,德国的速度超过英国,美国的速度超过德国,日本的速度超过美国。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可以将后发效应转化为现实的高速度。
巨大的地域差异有碍经济增长速度。
与日本和“四小龙”曾经实现的最高速度比,我国略逊一筹。原因是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极大,发展阶段参差不齐。有些地区经济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有些地区还处在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日本和“四小龙”幅员小、人口少、经济、技术和信息扩散快,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和南韩、台湾也都遇到过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都采取过平衡发展战略。然而,地区差距与中国大陆比要小得多。80年代初日本经济水平最高的东京都与最低的冲绳县比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差1倍。相比之下,我国1991年上海与贵州相差7.5倍。上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675元,贵州890元。如果按县级行政单位比较,差幅还要大些。而发展速度最快的广东省,其增长速度在日本和“四小龙”之上。1978—1991年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06倍,年均增长11.3%,13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剔除省内相对滞后的山区,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增长速度还要高得多。
高速增长将持续发展 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如果没有意外事件,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其原因有:一、中国大陆的基础差,水平低追赶的路程长。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00美元左右。若按照实物指标,我国与英国、美国的差距有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1993年加上进口钢材我国人均消费钢100公斤,相当英美100年前水平,人均产电689千瓦,相当英国50年前水平,美国70年前水平。因此,我国在城市化水平、居住水平、基础设施、生活消费结构、教育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需要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才能逐步弥合。二、由于地域间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工业化和现代化分阶段向内地推进,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潮地区。“东方不亮西方亮”,当先行工业化的地区发展速度减缓时,又会出现新的高速增长地区,带动全国经济增长。我国地域大有其弊,也有其利。这就是利的重要表现。三、东亚、东南亚等蓬勃发展的周边环境提供良好的和平竞争气氛。广阔的内需市场,丰富的发展经验,以及大陆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深厚的血缘联系等有利条件,是其它发展中国家无法类比的。
根据我国高速增长的趋势,不少权威人士预言再过二、三十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吉姆·罗韦尔预言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0稍过一点将超过美国。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在2025年赶上美国。到了那个时候海人平均的经济指标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要在人均经济指标上,在经济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需要长期奋斗。历史摆在我国人民前面的是一条漫长的自强不息的道路。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