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的高技术开发区
  • 我国的国际铁路线及口岸站有哪些?
  • 无雨之都:利马
  • 内陆国:世界政治棋盘中的黑马
  • 崛起中的榆林能源化工基地
  •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前景
  • 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
  • 中国大地原点
  • 跨世纪的三峡工程
  • 城市里的风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中国山水画的环境印痕

    风格与自然的统一
        中国山水画滥觞于东晋南朝时代,成熟于唐末至北宋初,“文则南,硬则北”,便是它成熟初期南北两种对立流派的概括。这种南北分野恰好与南北方地理环境在视觉效应上相吻合。“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这种不同地域审美效应的差异对流派的发轫和承传起着先导作用。

        尽管宗炳(南朝宋画家)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的主张,但他并未放弃“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写实方法,而山水画步入成熟期更是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摹仿。从荆浩、关仝(二人为五代后梁画家)等人描绘大山、大树的全景式的水墨山水作品可以看出对自然景观的较少取舍。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已开始表现大地回春的季候现象,他对于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时令条件下真实氛围的描摹,如“春山晚照”、“雨过晚照”、“雪残晚照”、“疏林晚照”、“平川返照”、“远水晚照”等,表明画家的写实技巧在表现范围上和明确程度上都开始超过以前的画家。《林泉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