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其研究的重点是人群的空间结构和群体行为以及这些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是什么力量把大量个体聚结成群体;群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这些群体怎样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相互影响。
总之,社会地理学是一门集中研究社会生活及人群空间形态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将人加以群分,然后将各人群的生活空间在地图上标识出来,并加以解释说明。正如琼斯和爱尔斯所认为的那样,这种空间识别大多集中于城市环境等方面,从而形成了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独特研究领域。
二 1984年出版的怀特《西欧城市:1984年的社会地理学》,是通过研究“城市生活的构成”,而不仅仅注重社会生活的结果,写就的城市社会地理论著。1983年出版的雷《城市社会地理学》,则从城市内部研究城市日常生活以及文化、价值作用的地理分布,包括详细说明城市环境和土地利用形式形成的模式。
因此,正如上述两种状况表明的那样,城市社会地理学既研究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模式,也研究城市社会群体活动。概括起来,目前有两种分析方法已被人们所采用。第一种方法是分析者从局外人的旁观角度来观察城市生活,描绘城市社会地理;第二种方法是分析者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来描述城市社会地理。
三 城市“局外人”的社会地理学有两种独立的研究相互包容并彼此联系。第一种研究可解释为非空间的城市社会地理学,它从相对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地点。城市地理学家一直乐于根据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去识别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异。舍夫克和贝尔的社会区分析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社会三维结构的变动模型,即职业技能的分布变化模型、生产活动的社会组织变化模型和人口组成变化模型。这些模型都与居民分异的三个方面(即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和种族身份)有关。第二种研究是空间城市社会地理学,它不仅揭示社会区的特征,同时也研究在城市复合体中何处能找到特色区域。这两种研究工作都强调数据的定量处理,以便较完善地反映城市的居民类型。当然,这些只是社会区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深化。
四 对上述城市“局外人”的城市社会地理学观点有两方面的批评意见。第一种批评认为,“局外人”观点只是展现了城市生活的片面画面,只是一种依赖提出一系列客观问题的问卷表所得出的特定数据集推导出的结果,并没有深入到个体本身,特别是没有考虑到个体聚类后的作用结果。第二种批评认为,城市“局外人”观点就象机械地对刺激作出反应那样用实证方法机械地对待城市人、否定了城市人的个性和选择自由。城市社会地理学家评价街区、城市景像和场所的目的正是想了解城市人在自己造就和维持的小环境中是如何生活的。雷认为,如果我们要郑重其事地开创一门真正的城市社会地理学,那么理解和认识非正规群体和正规社团形成、维持和运转之中所显现的社会过程就是必要的一步。因为这些群体和社团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参与,但他们的活动对提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工作、住房和交通等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 据此,全面的城市社会地理学是一门从“局外人”和“局内人”进行分析进行城市社会群体研究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不仅通过分析有关研究对象的数据来实现,而且要在延长与研究对象的接触中研究他的如何学、如何做、如何作出反应、如何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如何向某人某地传情表意及如何把身边的世界同外部影响联系起来等。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一方面对自然区(如街坊)的完整研究包括空间模式研究和文化生活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依赖于被称之为城市人类学的个人资料,特定社会群体生活方式的详尽资料,几乎一成不变的区域范围和与这些社会群体有关联的其它实地调查资料;另一方面,为了得到“局内人”的资料,在人类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参与性观察,只有研究提纲,没有议定格式,其目的是研究人员要成为被研究人员的一部分,以便研究人员有可能观察到被研究者的真实行为,而不是观察到由于自己介入被研究者受影响后的行为。佐邦的《金色海岸与贫民窟》、沃士的《贫民区》和沙阿斯的《邦派组织》都是作为“局内人”调查写成的。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