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育存在的弊端如何克服?我们认为,在农村中学进行生态校园建设是一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生态校园建设内容
农村中学生态校园建设,应以科技为主导,以校园为依托、沼气为纽带,开发校园资源,形成一个高效的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使教育、科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真正把农村基础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上来,具体建设内容主要有:
1.改革农村基础教育 根据国家教委试办农村综合初中精神,改革文化科学课,分年级逐步引入技术或职业课,使文化科学教育与技术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计划方面,文化科学课与技术职业课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并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学生实践活动。文化科学课中,增设生态环境教育课;选修课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本人志向开设。在技术职业课教学中,遵循“实用、实践、实效”三原则,并有可供学生实践的生产实验基地。
2.建设生产实验基地 立体种养。在有限的校园内,根据生物类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立体种养,使生物种群多样、物质循环多级、空间层次重叠和时间利用巧妙,合理利用资源、空间和时间,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立体种养,因校而异,模式多样。如葡萄(瓜果)——蔬菜(花卉)——食用菌的空间立体种植,上层鲢鱼——中层草鱼——下层青鱼水体立体养殖,还有复合立体种养等。
畜禽养殖。发展生物能转化率较高的畜禽养殖业,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畜禽产品,畜禽粪便入沼气池,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多层、多链循环综合利用,既能向学校和市场提供大量的肉、蛋等食品,改善食物结构,又净化了环境。
建造沼气池。调查指出,学校对粪便资源利用很少。这不仅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还影响健康。学校可建三结合(厕所、猪禽圈、沼气池)沼气池,将人、畜禽粪便入沼气池,所产沼气用于炊事或发电,沼渣、沼水可作饲(饵)料和肥料。沼渣还可用来培养食用菌,菌渣养蚯蚓,蚯蚓养鸡,鸡粪喂猪,猪粪又入沼气池,形成良性循环生物链,转换增值。由于粪便被科学利用,校园环境也得以优化。
校办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资源节约型和低能耗的工业,其与传统工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工业活动的生态化,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生产。可据本校和附近农村资源情况以及市场信息,立足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产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工业,深度加工增值。厂房可分层利用,屋顶搞农业,屋内搞工业生产。这样,不仅可以回收70%以上的土地,屋面土层和作物还能隔热御寒,改善劳动条件。
3.绿化美化校园 植树种花。绿色是世界的本色,象征着生命、健康和活力,可给人一种真正的满足。在校园内植树造林,栽培果树,种草养花,有防尘防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美化校园环境等功能。
绿化屋顶。屋顶资源不利用,还需支付一笔维修费用。在屋顶覆土种植花草,或栽培瓜果、蔬菜等,既借屋造田、丰富莱篮子、调节气候,还能延长建筑物寿命。浙江省永康县唐先镇金畈村吕新岩,在100平方米屋面培土种植,一年收获蔬菜1吨,蜜桔250公斤。屋顶绿化的室内温度,夏季可降低3—5℃,冬季升高3℃左右,提高了居室舒适度。
造生态围墙。据调查,94%的学校都有围墙,其平均长度735米,多为砖质,其次是石质。从生态角度出发,可将其改造为生态围墙。对已建的上述围墙,种植具有吸附特性的藤蔓植物,攀缘其上;如新建,可造防盗、观赏、产生经济效益的多功能绿篱,增加绿化面积,节约经费开支。
通过以上建设内容的实施,校园将成为一个结构优化、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见图)。第一,生态校园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使教育、科技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和文化科技素质。将农村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农村综合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第二,生态校园通过沼气转换,集众多生物种群于一体,各组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校园资源得以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产品内销或供应市场。这不仅可增强学校造血功能,为办学提供资金和设备,提高教职工待遇,调动其办学的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校教职工的菜篮子和繁荣农村市场。第三,由于农村综合教育改革的实施,每年将有数百万文化科技素质较高的中学毕业生回到乡村,是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对于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加速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迅速增强劳动者对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无疑是有重大作用的。因此,建设农村中学生态校园是科教兴农的重要举措。第四,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净化,为学校提供了优美舒适的育人环境。
总之,农村中学生态校园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建议 农村中学生态校园的建设,作用巨大,意义深远。学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予重视。可先搞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对于那些因校园过小,无条件建设生产实验基地的学校,可与当地乡镇政府协商,适当扩大校园范围,或学校与当地乡、村合建生产实验基地等。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农村中学生态校园这一新生事物将会不断涌现。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