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人类活动非气候变暖决定因素太阳辐射是罪魁
  • 古老头骨证明人类曾与穴居人混交
  • 研究发现大型食肉哺乳动物的体重极限
  • 文化发展与区域持续发展
  • 关于大陆和洲及其划分
  • 从波巴布树的自然分布上反证大陆漂移的学说
  • 表示地理位置的地名用字
  • 潟湖与泻湖 混淆已久的地理名词
  • 从地名演变看中国南海诸岛的发现与开发历史
  • 气候变迁,贯穿着地球的自然历史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唐乾陵考古取得重大进展

      最近,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唐乾陵考古取得重大进展,下宫遗址的布局已基本搞清楚,为研究唐代帝陵陵园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唐乾陵是大唐皇帝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园,为全国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墓,它是中国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国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誉为“唐陵之冠”。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发现乾陵陵园的东、北、西三座门址结构相同,都由一对三出阙、一对列戟廊和殿堂式大门组成。阙台系夯土高台,周边用砖包砌,周围堆积的大量瓦片说明阙台上原建有阙楼;殿堂式大门则均有夯土台基,周边用砖包砌,两侧与陵园墙垣相连。此外,考古人员还对北门门址进行了清理,出土残石马、石虎、石狮、石刻座等多件石刻,其中石虎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唐代帝陵北门外石刻组合提供了新资料。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首次基本搞清了位于乾陵西南方向的下宫遗址布局。乾陵下宫是陵墓前的寝殿演变而来,至唐太宗李世民葬昭陵时称为寝宫,后因火灾移到山下,后世遂称之为下宫。调查显示乾陵下宫遗址规模巨大,发现有内外两重夯筑的城墙,外城垣平面呈方形,四边均长达380米左右;同时在内城及内外城之间,还发现了多处建筑夯土遗迹,这对于认识唐代帝陵的陵园制度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马文娟 郝莉平 张哲浩)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