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湖泊、湿地消失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据他统计,单从长江自然灾害方面看,宋代是10年一次,明清4年一次,现在达到每年一次。因为原有湖泊已丧失了调蓄功能。湖泊与湿地消失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既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他表示,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飓风、海啸、全球变暖、水危机无不是自然对人类活动过度的反应。
湖泊和人类关系密切
在陆地表面有一些周边高、中间低,能够蓄相当水量的天然洼地,我们称它为湖泊(内陆盆地中流动缓慢或静止的较大水域)。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湖泊,但以北半球高纬度及山区居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教授胡春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类文明与水资源有密切关系,湖泊生态系不仅维持相关自然资源的产能,更长期为人类提供用水、灌溉、防洪、发电、交通、观光游憩等服务。而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地球上湖泊(包括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8%左右。全球湖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北欧、西伯利亚地区、非洲和亚洲(主要是中国)。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泊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达2800多个。
治理湖泊是系统工程
王书明教授表示,天然湖泊和湿地消失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类活动因素。湖泊湿地形成后,受自然气候变化如气温升降、风力大小、雨量情况及渗透沉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个总和决定了湖泊湿地是否消亡以及消亡时间。这个过程是相对缓慢的,经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也不足为奇。然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湖泊和湿地消失。他认为,近几十年造成湖泊和湿地消失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也经历过湖泊消失及污染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污染和酸雨等问题,他们的做法是牺牲部分经济利益,停止继续对湖泊的开发使用,使其通过自身调节功能最终恢复其自然生态。较著名的案例是日本对琵琶湖污染的治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部分地区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王书明教授强调,发展中国家必须依靠现有资源,但要保持环境平衡。比如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降低到湖泊能自身恢复的平衡点,如果湖泊只能消化5斤废水,就不能排入6斤。另外,保护湖泊的周边环境也非常重要,应限制在湖泊周边建化工厂。保护湖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社会进行全面统筹并严格执行相关措施。(李一平 谢 坚)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