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张显良研究员25日表示,中国野生中华鲟保护获新进展,已初步成功实现人工畜养野生中华鲟。
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水族馆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暨北京海洋馆第二届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张显良在题为《科企联合,实现中华鲟保护新突破》的报告中表示,经过一年半的共同努力,研究所和北京海洋馆目前已在中华鲟运输、驯养、科研以及展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尤其在野生中华鲟驯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5年初,长江水产研究所与北京海洋馆达成协议,合作开展中华鲟驯养展示以及相关科学研究。协议签订后,北京海洋馆将驯养池容积达1400立方米的鲨鱼馆改造成了鲟鱼馆。
2005年3月26日和4月2日,经过20多小时、1200公里的长途运输,工作人员顺利将26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和1尾野生中华鲟运至海洋馆。2006年初,又将2尾产后野生中华鲟长途运输至海洋馆进行驯养试验和展示。
目前,3尾长3.2米至3.6米的野生中华鲟均已开口摄食,其中2尾产后中华鲟经过护理和培育,身体机能状况已恢复正常,生长状况良好。
“这为继续开展野生中华鲟全人工蓄养试验奠定了基础。”张显良说,人工蓄养不仅可以提高产后亲鲟成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