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在河上的红色轮船,又像一座漂浮在水面的红色小岛。
从奇台出发向西北驱车两个小时后就到达了恐龙沟。恐龙沟的山体虽然不大,但却沟壑纵横。红色的山体在阳光的照耀下透出一种神秘的气息。恐龙化石挖掘现场就在石子路右侧两公里的地方,远远地就能看见山腰处黑色的遮阳棚和翻挖出来的红色土石堆。
中科院古脊椎生物研究所技术室工程师王海军是此次奇台恐龙沟挖掘现场的负责人。据王海军介绍,恐龙沟一共有两个挖掘坑,“1号坑”由于直播已经暂时封闭,还有警察把守,不能参观。“2号坑”已经出土各类恐龙化石50多件。
在“2号坑”现场,摆着近50个白色石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王海军说,白色石膏(他们称为“皮劳克”)里都是已经挖掘出来的恐龙化石,还没有经过修理。挖掘现场一般只负责化石采集,这些化石将被运回实验室,经过修补后才交由研究人员进行鉴别和研究。
当记者问起山丘另一面的“1号坑”时,王海军为难地摊摊手:“因为直播协议,我不能提前透露‘1号坑’的具体情况。”但他说“1号坑”挖出的恐龙化石都没有打上“皮劳克”。
记者转过山丘,远远地向“1号坑”望去。“1号坑”在山腰处,遮阳棚将整个坑遮得严严实实。在堆积的土石堆上,还插着一面红旗。
但据现场一位工程师私下告诉记者,“1号坑”挖掘的是一条长约11米的颈椎化石,属于大型食草龙的一种———蜥脚龙。这种恐龙由于脖子长,头骨轻且薄,形成化石保存下来的非常罕见。据银川晚报报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贾程凯说,目前世界上出土的蜥脚类恐龙头骨化石仅有一颗。
当被问到该化石是否已经出土时,现场的工程师都只是笑而不答。
【挖掘点二:宁夏灵武】
“亚洲最大”可能刷新纪录
为了本次直播,据说央视为当地投资了数百万元,并要求现场工程师在直播前不得随意向其他媒体透露挖掘情况。中科院古脊椎生物研究所技术室工程师向礼世也在恐龙沟挖掘现场,他被要求拒绝接听一切电话,有时连妻子的电话也会错过。他的妻子也是一位考古工程师,目前正在宁夏灵武的挖掘现场作业。
在本次“北方侏罗纪恐龙考察”项目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灵武恐龙遗址也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根据目前的挖掘情况,在宁夏灵武挖掘出的恐龙有可能是一个新种属,如果真是那样,将会是一个“国宝级”的发现。
据奇台恐龙沟现场工程师介绍,2005年4月,中科院古脊椎所的专家就对灵武挖掘地点进行了挖掘,目前已挖掘出了6只恐龙化石的个体,其中一只恐龙化石的关联性较好,完整程度达到61%。在目前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中,有一只恐龙的肩胛骨化石的长度就达到了1.8米。随着挖掘进程的不断推进,有人称,出土的灵武恐龙遗址第6只恐龙化石,根据骨骼,无论在长度还是高度上,都有可能超越“亚洲最大”的说法,甚至可能成为北半球最大的恐龙化石。
【挖掘现场花絮】
现场工程师“志在必得”
北京时间21点左右,太阳才刚刚从恐龙沟的地平线上消失,红色的山丘也逐渐黯淡下去。野外作业的现场工程师和挖掘人员收工回到驻地——中国奇台硅化木地质公园管理处,该管理处离挖掘现场只有5公里。管理处是一个小客栈,为了躲避大温差和龙卷风,客栈都在地下一层,当地人称为“地窝子”,可以为近30个人提供住宿。
“上槽了——”胖胖的厨师王建林一声吆喝,满身汗迹的工程师和挖掘人员陆陆续续走进“地窝子”,两张圆桌上已经摆好4盘大盘鸡。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倒上啤酒,大口大口地喝起来。王海军工程师一边喝酒吃饭,一边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野外科考,苦中作乐
王海军说,这次因为要直播,他心里有着从未有过的压力。以往野外作业,收工吃饭后倒下就能睡着,但前几天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还得将两岁儿子的照片拿出来凝视好久。他说:“人家要直播,你总得有新东西给人家看、给人家讲啊?”不过现在的王海军一脸轻松,侃侃而谈。记者插话问他,现在的轻松是否暗示着此次挖掘有重大发现,比如挖掘到罕见恐龙头骨化石。他只是笑着,仍然不置可否。
据悉,直播时,本次科考项目的总负责人徐星教授将坐镇北京的演播室,恐龙沟和灵武恐龙遗址则由现场工程师解说。
王海军的轻松不仅表现在他的神态上,他还为我们讲述起他和同事们的野外考古生活。在他看来,尽管野外科考充满艰辛,但也有不少乐趣。
“上槽了”就是一个例子。王海军说,这是野外科考队开饭的特别口令。特别是在距离恐龙沟90公里的五彩湾,那里因为没有固定驻地,只有一排整齐的帐篷。参与本次项目的国际专家,大部分也都在五彩湾。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做饭的师傅吆喝一声“上槽了”,科考队员就一个个钻出帐篷,列成一排,先是齐刷刷地小便,然后洗漱吃饭。那场景,王海军说,在常人看来非常有趣。
在野外作业,特别是在干旱的无人区,吃喝拉撒都非常困难。喝的水都是从上百公里处运过来,根本不可能洗澡,一人一天洗脸洗脚擦身子就一盆水。王海军告诉记者,野外科考队员都非常注意环境保护,只要是大便,不管离帐篷远近,都要手提着一把铁锹。先挖个坑,方便后再用土填起来。有时找不着铁锹,就用脚踢出个坑,完事后也要用土填上。
王海军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趣事。在五彩湾,一位国际专家为了调节气氛,在天将亮时将牦牛头骨装在自己头上,在帐篷门口爬来爬去,引得队员们纷纷跑出来观看,以为是什么稀罕动物光临挖掘现场。
【新闻背景】
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世界上埋藏恐龙最多的地区之一,堪称“恐龙之乡”。
1928年至1931年,我国科学家袁复礼教授带领中瑞西北联合考察队,在吉木萨尔县大龙口赭红色地层内发掘了一枚恐龙蛋以及两具体长约14米、形体完整的恐龙化石,当时这在亚洲属首次发现。
1987年至1988年间,中国、加拿大联合恐龙考察组在此发掘出一条蜥脚类恐龙化石,体长达30米,论长度仅次于美国34米的北美恐龙———“地震龙”,号称世界恐龙“亚军”,也是目前已知亚洲发掘出的最大恐龙化石,非常罕见。
据专家介绍,在准噶尔盆地发掘出的恐龙化石,虽然没有四川盆地那么多,但在体型上比起四川恐龙来,普遍要大得多。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