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会,目的在于宣传和促进这一奇特的医疗方法。
朱德浩介绍说,“洞穴医疗”并不用一天24小时都在洞穴里面居住,患者每天在洞里面呆上五六个小时就可以了,一般就是休息和睡觉。欧洲的“洞穴医疗”,有时会播放舒缓的音乐配合治疗,也有专门的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做些简单的医疗体操,进行相关呼吸和祛痰的训练等。“总之就是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里面,神经得到充分的放松,并且享受洞内特殊的微气候对人体的综合效应。”
当然,“洞穴医疗”对治疗呼吸道等疾病主要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宜进行洞穴疗法的。朱德浩说,由于洞穴内外的气温差异很大,所以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患者就不太适宜采用洞穴疗法,这样会给此类患者的器官造成负担,另外由于洞内的湿气较重,因此风湿病的患者也不适宜采用此法。
我国岩溶洞穴资源丰富,但至今还无真正意义的洞穴医疗站
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适宜的多样性气候条件, 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尤其是西南地区,如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岩溶区,在这里,星罗棋布着数以十万计个岩溶洞穴。但是,除了400余处已开发成旅游景区的洞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洞穴医疗站。
1994年,在广西柳州市的响水岩,曾经建立了中国首家洞穴医疗站,但是几年前,因为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家惟一的洞穴医疗站“夭折”了,对此,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至今还不免感到惋惜。
他说:“并不是所有的洞穴都可以开发用于医疗,经过监测和研究后,只有洞穴内的温度、湿度、以及负离子的浓度等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响水岩的洞穴不仅各项要求都达标,最难得可贵的是它位于城市的周边,交通十分方便,而目前发现很多适宜用于医疗的洞穴往往位于偏远的山区。”
朱学稳介绍,“冬暖夏凉”是这个洞穴的最大优点,一年四季,人们在洞中都会感觉非常舒适。洞穴内的微气候,也就是温度、湿度等几乎终年保持恒定,基本上与地表的年平均温度接近。而且洞内的空气清新,没有任何有毒有害的气体,尘埃、微生物、污染物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非常少,比起外界的空气要洁净得多,而这种环境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过敏和发炎。
有专家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洞穴医疗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发展,对此,朱学稳表示,虽然现在岩溶洞穴医疗价值已经引起了旅游部门、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兴趣,但是老百姓对这方面认识不够。而且,“洞穴医疗”并不能对疾病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它需要患者长时间的配合才会有疗效,而很多患者并不愿意花钱接受长时间的洞穴医疗。
背景资料 我国洞穴资源全球第一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我国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北自黑龙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岛的三亚市,西起西藏狮泉河,东到通化、杭州。而且,历史上对它们的科学记载和论述甚为悠久。早在《山经》(春秋战国时代)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西汉时代) 中就有关于岩溶洞穴及其内化学沉积物的记载。(据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网站)
域外传真 避难发现洞穴疗养院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就发现了自然洞穴和矿山坑道的医疗作用。据德国《星期日图片报》报道,当时,为了躲避空袭,很多人跑到德国藻厄兰地区的一个防空洞里面避难,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很多患有哮喘的避难患者,病情居然出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在防空洞里面逗留的时间越久,身体就恢复得越好。而俄罗斯的医学家也发现, 二战期间,为躲避战火而滞留在地下洞穴的居民重返地面后,一些原患有哮喘、气管炎等疾病的人不治而愈。
研究发现,利用洞穴中微弱的气流交换、较高的负离子、气溶胶、低的氡幅射等条件进行洞穴医疗,对于辅助治疗呼吸道等疾病的效果显著, “洞穴”成为呼吸道患者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疗养院”。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