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世界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之文化遗产篇(图文)
  • [世界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之简介概述篇(图文)
  • [世界遗风] 武当山之文化遗产篇(图文)
  • [世界遗产] 武当山之简介概述篇(图文)
  • [世界遗产] 丽江古城之文化遗产篇(图文)
  • [世界遗产] 丽江古城之简介概述篇(图文)
  • [世界遗产] 青城山—都江堰之文化遗产篇
  • [风景名胜] 哈尔滨冰灯艺术(图文)
  • [世界遗产] 青城山—都江堰之简介概述篇
  • [自然探索] 世界十大不可思议景观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世界遗产] 天坛之概述简介 篇

    p>

    二、具体位置

    北京市崇文区永内大街东侧

    东经l16°24    北纬39°53

     

    三、法律地位

    196134,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编号:105,分类号:58,见《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条文保护。

     

    四、管理机构

    国家文物局 (中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国.北京)

    北京市文物局 (中国.北京)

    北京市园林局 (中国.北京)

     

      ()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天地坛和北京宫殿城池时建成。定位于北京正阳门外南3.5 公里偏东的位置。中心建筑为矩形的“大祀殿”,用于“合祀天地”。大礼殿西南隅建有斋宫。坛域植有柏树树林。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改行“天地分祀”,在大礼祀殿正南建祭天专用的“圜丘坛”,同时在北京城的北、东、西郊建造地坛、日坛、月坛,分祀地、日、月。“天地坛”也改称“天坛”。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拆去大祀殿,在原址建造圆形的大享殿,用于祈祷丰年。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北京城增筑外城,“天坛”被圈入外城城内,天坛也同时增为由两重围墙围护;位于坛外的神乐署和牺牲所也同期被围入坛内。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扩建“圜丘”,体量加大。材料也由蓝色琉璃改用汉白玉石。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对大享殿进行改造,原三层屋面之上蓝、中黄、下绿瓦色统改为蓝色琉璃,并更名为“祈年殿”。形成天坛盛朗风貌,总面积273公顷。

    () 

        天坛是明朝(1368年——1644)和清朝(1644年——1911)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

        天坛坛域近方形,南侧两角为直角,北侧呈圆弧状,体现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天坛坛域由两重坛墙环护,外坛墙南北相距1650,东西相距1725。内坛墙南北相距1243,东西相距l046。中心称“内坛”,两坛墙之间的地段,称“外坛”,主要入口设在外坛西侧。

        坛内祭把建筑集中于内坛,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圆丘坛”,北部是“祈谷坛”。南北两坛由一条长360高出地面的砖砌甬道——丹陛桥相连,组成长1200的天坛建筑轴线。

        圆丘坛占地4466公顷,由圆丘、棂星门、皇宫宇、神库神厨、宰牲亭组成,每年冬至日,在此举行“祭天大典”。

        祈谷坛占地7234公顷,主体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神厨、宰牲亭、长廊、每年春季在这里举行“祈谷大典”,祈祷丰年。

        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环绕的宫城,名“斋宫”,是皇帝祭把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室。内有无梁殿、寝殿、钟楼等建筑,占地4公顷。

        外坛西部偏南有附属建筑“神乐署”(管理祭祀乐舞)和“牺牲所”  (圈养牲只)

        天坛主体建筑在古柏树林的烘托下,更觉庄严肃穆,林下野生植被自然群落极富古代城郊韵味,是古人创造的“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有着独特的园林风貌,是以园林烘托祭坛空间环境的重要范例。

    天坛的规划设计、建筑技艺和环境的营造均着力创造一种人和“天”对话的理想氛围,强烈的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

    ()保护现状

        天坛全面保护了古代建筑及大面积的古柏林,是保留下来皇家祭坛的重要

    一例。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等主要祭祀建筑群,均保护完好。主要建筑殿内仍复历史原状陈列,坛内林木繁盛,有古树3566棵,仍具盛期风貌。

        ()保护历史

        1420年建成至1911年,天坛由明、清礼部太常寺负责管理派员维修古建、养护树木以及筹备祭典有关事宜。1911年至1948年,由民国政府设管理坛庙事务所负责保护管理。天坛自1918年以公园形式开放。在此期间,外坛局部被占用,原“牺牲所”已无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管理和保护,加强古建维修古树养护,绿地补植树木,并做好避雷、防火和保安工作。

        577年以来,天坛特别是核心部位一直受到很好的保护。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