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世界遗产] 泰山之概述简介 篇(图)
[世界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之文化遗产 篇(图)
[世界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之概述简介 篇(图)
[世界遗产] 敦煌莫高窟之文化遗产 篇(图)
[世界遗产] 敦煌莫高窟之概述简介 篇(图)
[世界遗产] 秦始皇兵马佣坑之文化遗产 篇(图)
[世界遗产] 秦始皇兵马佣坑之概述简介 篇(图)
[世界遗产] 北京故宫之文化遗产 篇(图)
[世界遗产] 北京故宫之概况简介 篇(图)
[世界遗产] 都江堰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天文
>>
自然地理
[世界遗产] 泰山
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 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最险处,首推十八盘”,从松山谷底至岱顶南天门的一段盘路,叫摩天云梯,俗称十八盘,全程1公里多,石阶1,594级,垂直高度400米。磴道全用泰山片麻岩修砌。如今,从中天门至岱顶望府山已架设了空中缆车。
泰山是中国山岳公园之一,又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泰山中轴线上现存各种石刻1,800余处,著名的有稀世珍宝《秦刻石》、大字鼻祖《经石峪金刚金》、千古之谜《无字碑》、金碧辉煌的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等。泰山岱庙天贶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殿内有著名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一幅模拟封建帝王封禅巡狩的大型古壁画。灵岩寺千佛殿内的40尊宋代罗汉塑像也很有特色。
泰山,绵亘于山东省中部,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东省府济南,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拔地通天。泰山自古以来与中国的其它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称“五岳”,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禅,或祭祀,绵延不断,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千百年来,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当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游泰山后把泰山比做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1987年,泰山被登录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可将其分为“幽、旷、秀、奥、妙”五大游览区。
东路为泰山“幽”区,从红门至南天门有6293级石阶,峰回路转,步移景换,为历代帝王登山封禅的御道,泰山的文物古迹多在此路左右。沿路主要有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中天门、十八盘等胜景。至斗母宫稍向右斜路步行,便是有名的经石峪。在面积一亩多的石坪上,刻着一千四百余年前北齐人所书佛教典籍《金刚经》部分经文,每字直径约半米,字为隶书,遒劲刚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十八盘”,为泰山著名险道,垂直高达400多米,共有1600多级石磴,直通南天门。十八盘是对登山者体力与意志的考验。奋攀此道,登上南天门,极目远望,天高地远,心旷神怡。
西路为泰山“旷”区,从天外村乘车至中天门,盘山公路九曲回肠。此区有黑龙潭、长寿桥、扇子崖,山环水绕,景色旷秀。
桃山源为泰山“秀”区,有翠屏山、笔架山、五峰翠山、彩带溪、一线天等,群峰竞秀,溪瀑争流,于泰山雄传之外,独具江南山水风韵。
后石坞为泰山“奥”区,景致清而幽。后石坞松涛为岱阴一绝,大、小天烛峰宛如两把长剑直刺青天,百丈瀑、天烛瀑飞流直下,声震十里。
泰山之“妙”区在岱顶。登上南天门,漫步在天街玉栏石阶,就好象遨游天府仙界,飘飘欲仙,尽得大自然奇妙。再经碧霞祠、大观峰,就到了泰山极顶---玉皇顶。在极顶,旭日东升的景象最为动人。每日凌晨总有不少游人遥望东方,一睹日出云海的胜景:东方渐成金-,一轮红日徐徐上升,刹那间,腾空而起,山巅云海间银波澎湃,景色壮观。
巍巍泰山是古老的,在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在新石器时期,泰山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泰山又是常新的,80年代以来,泰山上相继架设了三条现代化游览索道,添置了直升飞机,登泰山更便利了,泰山先后举办过九次国际登山节;为维护文物古迹,六千余级石阶全部整修一新;“不夜山”工程使泰山夜晚平添光彩。新建起的融现代化旅游咨询与星级宾馆于一体的泰山旅游咨询中心、国际饭店,使泰山真正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齐全的风景旅游区。岩岩泰山已成为世人游览的胜地。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