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罗亚尔奇万国家公园
  • 特拉维夫白城
  • 吴哥窟 柬埔寨
  • 库塞尔阿姆拉 约旦
  • 巴赫莱城堡 阿曼
  • 宰比得历史古城 也门
  • 宰比得历史古城 也门
  • 古巴比伦国的演变史
  • 历史悠久的古罗马斗兽场
  • 古埃及文明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岩画

    及他们的装饰品、艺术品,随着悬崖岩石的侵蚀逐渐形成地层,就象一本书的书页一样,现在正为考古学家认真地阅读着.

    我有机会考察过法国多尔多涅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有机会到过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的坎塔布利亚地区,参观过那里的旧石器时代洞窟崖壁画。西班牙东部地中海沿岸的拉文特地区,那里的岩阴崖壁画保存得很不好,1987年我看到的只是残破的画面,和斑斑点点的红色而已。1991和1993年我曾两度到北欧的瑞典和挪威考察岩画;至于南欧的意大利梵尔卡莫尼卡,我曾在那里居住达一年半之久。这些经历为本章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因此,我在写作本章时也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写进去,使读者阅读起来增加一些亲切感。

     

    第一节 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地区的洞窟岩画

     

    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的发现,主要集中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地区.这些洞窟里的崖壁画以其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魄, 成为旧石器时代马德林文化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洞窟岩画的艺术风格,是自然主义的。岩画往往处于洞窟的深处,离洞口相当远;而洞窟的石质只限于石灰岩,那是因为地下水溶解了岩石才可能形成那样既深邃而又曲折的洞窟。

    洞窟岩画的题材以动物为主, 几乎全是巨大的食草动物, 以野牛、犸猛(长毛象)、鹿以及驯鹿最为普遍。此外还有通心粉似的带形曲线; 张开的手形, 阴形和阳形的都有。个别的壁画中还有戴着兽形假面、跳着神秘舞蹈的巫师, 以及值得一提的类似猴子那样的人像。

    洞窟岩画的制作方法, 分彩绘和线刻两种;也有先在岩壁上刻出轮廓来,然后涂彩的。岩画通常是相当大的,洞窟也是很深的, 有的竟长达数公里.(图)

    洞窟岩画分布,除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两国交界地带的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外,只有个别的分布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之后,虽在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也有过发现,但是却没有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英国的发现至今尚无明确的断代。

    法国和西班牙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岩画最多,约有百余处,而最重要的有六处,这就是: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法国的三兄弟洞窟岩画、尼奥洞窟崖壁画、康巴里勒斯洞窟岩刻、拉斯科洞窟岩画、哥摩洞窟岩画;其中有五个在法国的西南部,一个在西班牙的北部坎塔布利亚地区,所以统称为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地区洞窟艺术。从而成为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的中心.分散的其他洞窟还发现在意大利、瑞士、苏联、德国等地.现将这六处主要的洞窟岩画简述如下:

     

    一、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

     

    1879年在西班牙发现的阿尔塔米拉(Altamira)洞窟,是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岩画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当洞窟刚被发现的时候,坠下来的石头不仅使进入洞窟造成困难,而且也相当危险。当时那巨幅窟顶大壁画,某些部位距地面只有一米左右。

    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坎塔布连山麓,距桑坦德城有30公里的玛尔村附近。洞窟延伸长度超过270米,形状也极为曲折。多数岩画集中在左侧洞内,侧洞长18米,宽9米,拱顶高一两米,洞顶布满了绘画,即是著名的窟顶大壁画.

    著名的大窟顶画,是从洞口的左侧另有一个口进去,是主洞的歧出。刚发现时,那洞顶距地面很底,为了便于参观,往下挖深了一些,现在大约是个不超过三米高的方形的洞窟,窟底有一条隆起的岩面,是挖深时特意留下来的,在那块岩石上铺着一张帆布,供参观者仰卧观赏大窟顶画.它的位置正对着窟顶画中那幅精彩的野牛形象。

    大窟顶画图象的外轮廓线有的刻得很深,有的刻得浅而细,再用黑线勾勒与红色填彩,黑色勾的线条很粗,红色填的色彩又很浓,部分还略加晕染。作品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表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伏卧的动物的躯干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凸起处,组成肌肉圆块的形状,再加上卷曲的四条腿,那著名的《受伤的野牛》的生动形象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阿尔塔米拉窟顶大壁画,是由30多种动物的彩绘图形组成.其中某些动物的图像不是完整的,或相互重叠,或是互相覆盖;不过其中主要形象还非常完整。它包括驯鹿、长毛象、野牛等.野牛的长度在1.4-1.8米之间,最大的鹿竞有2.25米长.图形都经过彩色渲染,它们有的在奔跑,有的已被追逐得陷入了绝境,还有的不幸负了伤。各种动物的动态生动自然,岩画的风格极其粗犷有力。

    洞窟岩画的绘制工作是从起草轮廓开始的,特别善于利用岩石自然的起伏,来适应动物形体结构本身的起伏,在此基础上或画或刻,然后是着色,结束时再强调耳、眼、双角的刻画和大动势的表现,为使重要的部位更加突出,某些部位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擦洗后又重新画了。这些绘画的确已经达到了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的高峰.

    在窟顶的彩色绘画的下面,还有别的绘画以及遗存的线条,或仅仅是手印的外轮廓线等等。右侧还可以见到带面具的人像的线雕,和某些用放射性线条组成形象。依照有些学者的看法,有些绘画可能是奥瑞纳文化期的遗物,但是主要的岩画则属于马德林文化期的作品.

    野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

    洞窟那底层的绘画,或是平涂或只有外轮廓的形象,有可能是更为原始的作品,而覆盖在上面的、后来创作的多彩绘画,才是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风格的真正代表作。当我走进洞窟,首先被打动的,就是那些色彩斑斓,用红色、粉红色、棕色等多种色彩描绘出来的动物形象。这些形象充分利用岩石的凹凸变化,再用色彩精确地补充那些缺少的部位,从而使塑造的形象富有立体感。从艺术手法上说,可谓妙造自然,而又自然成趣。

    正如我们在上面提到的那样,阿尔塔米拉洞窟崖画有些是画在原有的岩画之上的,那底层的绘画有的被完全的覆盖了,有的在重画的过程中又被巧妙的利用上了,这就出现不同时期的绘画并存,或互相重叠的现象;就是同时代的绘画也有互相覆盖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毁圣像”的活动,可以说是经常发生在同时代、同时期的洞窟岩画中。例如:在一头雄性野猪的形象下层就画着另一个动物的形象,它几乎被完全掩盖掉,只留下个蹄印.这上下两层绘画的艺术风格是完全相同的。再如:一只画得很好的野牛,它的部分形象却被一只狼所覆盖,而在它的下部另一只野牛又被其他一只野牛盖住,从而就无可避免地会破坏原先的绘画形象的完整性,甚至被完毁坏了。

    这些事实,用来阐明旧石器时代艺术的意义,是最为雄辩而有力量的了。它可以再一次排除掉那种认为洞窟岩画仅具有装饰的意图;而恰恰相反,事实却确切地证明阿尔塔米拉洞窟的艺术家们创造这些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有着某种价值和功能的。

    在大壁画中的动物形象的旁边有许多的划道,即图形符号。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的动物之间有用浓重的红色画出来的符号,有的还相当大.(图)

    虽然我已经在各种图片和介绍文章中,对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艺术,已经有过或多或少的认识,但是,当1987年5月我亲自来到阿尔塔米拉洞窟参观时,发现还没有哪一种复制品,能够充分传达出原作的神韵,以及亲临其境时所激发出来的那种强大的感染力。

     

    二、法国拉斯科洞窟崖壁画

     

    拉斯科洞窟崖壁画,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尼克镇附近,是韦泽尔河谷中的一座洞窟。1940年由法国当地四个少年偶然发现,在此之前,它的存在是完全不为人们所知的。

    拉斯科是一个家族的名字,这个地方原属于这个家族所有,所以洞窟也就以此命名。1987年7月2日,我由当年发现洞窟的四个少年之一玛萨尔先生(Jacques Marsal)陪同参观了拉斯科,但他已不再是个少年,而是一位老人了.现在这个洞窟定名为拉斯科洞窟一;因为后来又仿造了一个洞窟,作为旅游参观之用,那仿造的就叫做拉斯科洞窟二。

    在拉斯科洞口处建造了一个机器房,是为了掌握洞窟的排水和换气的;所以我们进洞后,首先听到的是隆隆的机器声。

    法国拉斯科洞窟包括前洞、后洞、边洞三个部分,前洞像一个“大厅”大约30米长,10米宽,前洞还附有18米长向后延伸的走廊与后洞相联。它的西边旁侧另有一条狭长的走廊,与边洞联结.边洞的底部保存着一口7米深井。

    从洞口往里望去,窟顶上画满了崖壁画,看过去窟顶上就形成长长的一条画廓.走过方形大洞,进去为一圆形大洞,之后,洞窟就成隧道似的狭长形,向两边分叉开去.崖壁画采取刻与画并用的技法。洞中动物形象画得很大,但也有很小的线刻的动物形象,可能是习作。两者风格与造型完全相同,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数量很多.

    大公牛  法国拉斯科洞窟的前洞崖壁画

    前洞的几头大公牛的形象是覆盖在其它的形象之上的,在它的下面叠压着红色的牛、熊、鹿等。这样相互叠压的现象在拉斯科洞窟是大量存在着,仅就前洞和与它相联的通道的岩画中即可辨认出叠压达14层之多。但是要根据这种覆盖的层次来进断代是有困难的,尽管有时形象的风格不同,若要把它们的先后层次准确地区分开来就并非那么容易。总体看来,拉斯科洞窟的艺术,是受到同样的推动力所促使,具有同样的惊人的表现力,以及某些确定的技术方法,这在主要的绘画作品中都得到体现。

    拉斯科前洞岩画中的一幅大公牛堪称是件辉煌的杰作。整体塑造得强健有力,特别是那生动逼真的头部,虽然只用单色涂绘,却能完满地表现出体积感来,这种实际效果的取得,令人惊叹不己.有的学者把这些绝妙的造型,称之谓“跳跃的牛”。这“跳跃的牛”是拉斯科洞窟最为精采和最富力度的形象之一.(图)

    前洞、后洞与走廊上,都有岩画或绘或刻或绘刻兼施;同时也有单纯的线刻,这些现在看来是单纯的线刻,原来也可能曾涂绘过,由于经历年代久远致使色彩褪了。不过,留存于前洞墙面以及延伸出的走廊壁面上的岩画都保存得很好,不仅形象清晰,而且色泽艳丽浓重。

    拉斯科洞窟崖壁画给我的印象,是线条很粗,气势很大,动态强烈与阿尔塔米拉的静态恰好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已经形成了构图,或称之为构图的意识。比如前洞的六只大牛,就组成圆圈,朝一个方向奔跑,此为一例;另有一匹马跌落阱陷也是一例。此外,还有许多符号,这与阿尔塔米拉相同。各个洞窟的岩画中有各色各样的符号,拉斯科洞窟有一种被理解为陷阱的符号;法国哥摩洞窟也有许多符号,其中房屋形的符号最为引人瞩目,而且往往画在动物的身上。

    对拉斯科洞窟岩画的年代,学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认为拉斯科洞窟岩画的全部或一部分应属于奥瑞纳文化期,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属于马德林文化期。

    断代的困难或许可以归因于没有地层学的依据。但从总的倾向上来考虑,拉斯科洞窟应属于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地区洞窟艺术的早期。它在同类的法国和西班牙洞窟岩画中,给人的总体感受是粗犷有力而又生气勃勃。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