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准备相关材料的。令他们惊讶的是,当时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6天,而任务却包括准备一盒2个小时的录像带、补充完成一份长达5万字的申请报告和一本画册。 原来,申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说也处在开始阶段——2001年教科文组织才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而直到10月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寄来了一封长信,表示原先收到的材料还不够充分,并提出了十几个问题要求补充,对录像带的长度要求也从10分钟变更为2个小时。因此,时间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6天的时间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印象里,光是为了申请书和录像带解说词的翻译问题就让人伤透了脑筋:“琴棋书画,位列第一的琴在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琴曲的标记性、音乐的结构性等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但问题也正在于此,比如古琴的记谱、古琴的典故等等都很难用英语表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的却是全英语的材料。” 2小时的录像带也不好办。“关于古琴的音像资料实在不多,很多镜头都是我们自己动手拍的。”11月的北京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而就是在那样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年届花甲的老所长王子初只穿了一件毛衣就在室外举起了摄像机——他忙得忘了带外套了! 最紧张的是11月5日,那一天晚上,众多领导都守候着等待审查刚刚完工的录像带。然而,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由于连续运作的时间太久,设备出现了问题,录像带被卡在了机器里——“录像带报废了,我们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当时的心情,反正精神压力很重。好在院领导十分体谅,不但立刻请外事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要求再给2天时间,而且立刻联系了中央电视台,请求设备支援。” 接下来的48小时,是不眠不休的48小时。所有的工作人员是在11月6日下午3点带着重重的素材走进央视的,而等他们离开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是8日下午2点了。11月8日下午3点,参与组织材料的工作人员终于得以坐在饭桌前,而他们却一点胃口也没有只想睡觉。 “其实让我们支持下来的想法特别单纯。千万别因为我们的报告和录像带没做好而耽误这件大事。”这是所有工作人 四大难题急需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长信曾向古琴艺术提出了十几个十分细致的问题,以此考察古琴是否具备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由中国艺术研究员音乐研究所的秦序研究员负责修改而成的长达5万字的申请报告全面阐述了古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空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也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古琴所蕴涵的深刻价值。 据了解,这份报告从琴的典故、历史、音乐、记谱、制作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琴是“具有成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为了表现琴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报告从琴道、琴与文学、琴与中国人的哲学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琴与中国文人的操守和追求之间的关系最能够反映琴在中国社会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在这篇精彩的报告中,这一部分显得格外突出。 当然,最令人关心的莫过于古琴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它需要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据介绍,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人才的组织与培养,曲目的整理,录音资料的保存和乐器的保存与修复。 报告中提出的这四个问题其实正是众多琴家以及艺术研究院的院领导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首先,由于古琴艺术的博大精深,要求琴人具有文史与艺术的多重修养,所以古琴的修习与传承都需要较长的周期,如果不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并开展相应的研习活动,就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因此,报告中提出古琴人才的组织与培养是目前的首要问题。第二个现实问题是曲目的整理,中国共有3000余首传统古琴曲谱,但现在能演奏的不足百首,所以以琴家打谱手段整理典籍,是古琴演奏艺术能否发扬光大的重要保证;不过,现在的打谱活动都是琴家按照各自的喜好、能力各自进行的,缺乏组织性,效率也比较低,现在是组织起来的时候了。第三,古琴名家,尤其是已经过世的古琴名家的录音资料也急需保存,但这需要经费和设备。最后,现时存见并仍可使用的古琴,仍有相当数量,年代最早者为隋唐,从目前保存情况看,部分于博物馆保存的藏品,即使收藏条件比较好的也很难挽救;所以,急需就琴的保存与修复建立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据了解,此次古琴成功申请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已经准备从乐谱普查、乐谱采集收藏、曲谱编纂、古琴录音等各个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 春天正在悄悄临近 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最先感觉到古琴的春天正在悄悄临近的是一批接近演出市场的人们。杭州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10月25日,西湖琴社牵头在杭州举办了一场青年古琴名家的专场演出,票价从80元到280元,出票情况也非常不错。作为主要负责人,徐君跃告诉记者:“器乐演出市场一直是钢琴、小提琴的天下,民乐中只有古筝情况良好,但情况从2001年发生了变化。那一年,我们牵头举办的一场古琴音乐会原本票价只是35-80元,令人没想到的是,最后居然被‘黄牛’炒到了100元。当晚的火爆更令音乐厅感到诧异,并对民乐,尤其是古琴的演出市场信心大增。到现在,只要有古琴名家出场,演奏会的票价就能保持在80-280元的高位。” 古琴演出市场的行情看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琴的“群众基础”夯实了。据了解,现在上海、北京、昆明、扬州、南京、天津、常熟、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琴社向古琴爱好者提供教学、培训。其中,上海亭艺琴苑是第一家正式注册的古琴用品文化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180多名学员,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杭州的“浙派琴筝艺术中心”则有了近500位学员。 据介绍,现在学习古琴的大致有三类人。第一种是6岁到12岁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自己对古琴感兴趣,有的是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古琴提高文化修养。第二类对古琴感兴趣的人是大学生,比如北大琴社已经有400多人,这些社团定期组织活动,邀请琴家演奏和讲解古琴,带动了一大批古琴爱好者。另一部分古琴爱好者是社会上30岁左右的一批年轻人,以女性居多,这些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而学琴。 中国琴会副会长、一级演奏员龚一先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享誉海内外的职业古琴家。他倾注了一生的精力从事古琴的演奏、教学、研究,而且特别重视古琴的普及,龚一先生告诉记者:“高山流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实,现在不仅古琴家在寻觅知音,知音也在寻觅古琴音乐;因为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至少不是生命力很强的艺术。值得庆幸的是,我接到过很多来信,都是一些年轻人表达自己要求学习古琴的愿望,其中不乏理工科学生;还有很多广西、武汉等地方的青年人都是挤着火车赶来学琴的,这些青年朋友对古琴的热诚令我不得不更加努力。” 为电视剧《笑傲江湖》弹奏该曲的古琴家赵家珍女士表示,“古琴之雅无庸质疑,但雅乐并不代表必须曲高和寡、孤芳自赏。此次古琴成功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能为古琴艺术带来更多的关注目光,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琴、学习古琴,那么古琴的春天就真的降临了!”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