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001年即位,系沙阿王朝第12代君王。 历史上中尼两国交往甚早,我国古代文献、史册、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尼泊尔名称的记载,唐代称“尼婆罗国”,《元史》中称“尼波罗”,明代称“尼八喇”,清代称“廓尔喀”。 关于国名尼泊尔一词的来源,至今为止仍存在多种解释。一说这一国名是由印度裔居民所命名,Nepal源于梵文Nipalaya,是由Nipa(山麓)加Alaya(住所、家园)组成,意为“山麓的住所”;另说这一国名是由藏裔居民所起,是由藏语尼延泊尔(Niyampal)演变而来,意为“圣地”,也许因该国兰毗尼系佛教始祖悉达多·乔达摩诞生之地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这个词来自尼泊尔语方言尼瓦尔语,“尼”是中间的、“泊”是国家,“尼泊尔”就是中间的国家,因为尼泊尔位于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而得名。 在尼泊尔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加德满都过去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住着几个牧牛人。一天,一头母牛突然拒绝挤奶而跑进森林的深处。牧牛人刚要上前赶牛,母牛突然消失了。牧牛人立即挖地找牛,地下升起熊熊烈火,把他们吞噬了。离此地不远的河谷里,住着一位叫尼的隐士,看到烈火赶来营救。尼扑灭了火焰,保护了大片森林。“尼泊尔”的“尼”指的就是那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隐士,“泊尔”是保护、抢救的意思,尼泊尔意为“尼隐士保护的土地”。 中国和尼泊尔一山相连,是有1400公里边界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一直和睦相处。早在公元406年,晋朝的高僧法显就到过尼泊尔,据说他是访尼的第一个外国人。两年后,尼泊尔著名高僧佛驮跋陀应中国僧人智严之邀,来到我国的建业(今南京),居住多年,与法显合译佛经8部122卷,自译佛经15部177卷,在中尼友好发展史上首开先河。我国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也曾到过尼泊尔,《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关于尼泊尔的描述如今写进了尼泊尔历史。尼泊尔著名的建筑艺术家、雕塑家阿尼哥于公元1260年来到中国,先到西藏后入京,为官40余年,在中国建造了许多极具尼泊尔风格的建筑,并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优秀工匠。保存至今,为北京人所熟知的西四妙应寺白塔就是他的杰作。 图为加德满都最著名的广场——杜巴广场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