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卫生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疾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或绝迹。相反,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当前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害,癌症即是这样一种病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97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为620万,但到了1998年,全球竟有900多万人得癌症,死亡人数已达700万人左右,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同癌症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这个过去认为病因不明、神秘莫测的凶恶病症,主要不是人们以往所熟悉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原因所引起,而是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上,许多学者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成果,比较一致地强调了环境与癌症的关系,并提出了“80%~90%以上的癌症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观点。 首先,人们发现不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例如,胃癌以日本、智利、冰岛的发病率最高,北美、大洋洲国家最低 。食管癌以中国和新加坡发病率最高,欧美各国较低;印度口腔癌高发,以色列妇女的乳腺癌比日本妇女高8倍;白种人前列腺癌高,犹太人阴茎癌少。 有些癌症的分布,甚至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如亚洲食管癌的高发区,从中东延伸到阿富汗、俄罗斯中亚、蒙古和我国的北部地区。肝癌是地带性更为明显的一种癌症,从世界范围来看,肝癌的高发区主要分布于温暖潮湿的赤道至温带附近,寒温带和寒带较少见。世界上原发性肝癌主要分布在亚非地区,尤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发病率较高,而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肝癌较少见。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癌症的死亡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各种癌症的死亡率以华东沿海各省及西北、华北等省、市、自治区较高,而中南、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较低。其中又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高。贵州和云南省最低。 食管癌在北方较多,而肝癌、鼻咽癌则以华东、华南(尤以江苏、两广)等东南沿海地区较高发;胃癌在东北、华中、西北和华东地区某些省市较高发;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最高的是山西省,最低的是上海市;而乳腺癌则以上海市为最高,西藏为最低。我国各种癌的死亡率在不同县、市间有着13~671倍的差别。而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癌症的年发病率可有10~1000倍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差异所致。 其次,移民流行病学的研究,为癌症的环境病因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人认为,如果癌症是遗传因素所致,那么移出国居民的发病率与其后裔的发病率应相近,而与移往国的居民不同;若是环境因素所致,则迁移出国的居民的发病率与其后裔的癌症发病率应接近移往国居民的水平。如果进一步比较在移住国出生的第二代以后的移民后裔的发病情况,更能鉴别环境、遗传同癌症的作用。例如,我国广东人移住美国后,从移民第一、二代以后的癌症变动情况来看,发现在广东常见的胃、食管、肝、鼻咽和宫颈癌的死亡率,随移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而肺、肠、乳腺癌和白血病等却有明显增多,并逐渐接近美国白人的死亡水平。这又为癌症的环境病因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第三,世界各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早已发现,扫烟囱工人多易发生阴囊癌;生产联苯胺染料或甲、乙萘胺的工人特别易患膀胱癌;从事石棉生产的工人多发支气管肺癌;从事X线或同位素工作人员易患白血病(血癌)等。以后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消除或避免接触这些职业环境中的致癌物质,从而使得这些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或消失。这就从职业病的角度说明了环境与癌症的相互关系。 目前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已达千余种,而与人们接触较多、致癌性较强的则为以下三种:(1)3,4-苯并芘:3,4-苯并芘是多环芳香烃致癌物的代表。3,4-苯并芘广泛存在于煤焦油、沥青中。而燃烧纸烟,不完全地燃烧脂肪、煤炭、石油以及用烟直接熏制鱼肉时,均能生成3,4苯并芘。这类致癌物的特点是,小剂量就有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的癌变。3,4-苯并芘对人体致癌最强烈、最广泛、最普遍的是吸烟。国内约有80%以上的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的,在肺癌病人中90%以上有长期吸烟史。每日吸烟量越多、吸烟年代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所吸香烟的含焦量越高,则肺癌的危险性越大。有所谓三个“20”的说法:即每日吸烟20支,连续吸20年,其肺癌发病机会比不吸烟者大20倍。(2)亚硝胺:亚硝胺在自然界中分布 [1] [2] 下一页
广、种类多,有较强的致癌性,几乎在所有动物,所有脏器组织均可诱发癌瘤,而尤以消化道癌症最为常见。由于亚硝酸盐与仲胺能在肠胃中反应形成亚硝胺,因此就更加大了亚硝胺的潜在威胁。如亚硝酸盐常用来作保存食物的防腐剂(如咸鱼、咸肉、咸菜等)。长期地接触这些物质过多的人可诱发癌症。我国江苏省启东曾将采自普通家庭的霉烂咸菜中提取的亚硝胺,以每天10mg/kg的剂量,喂饲20只大白鼠,诱发出肺癌17只,诱癌率为85%。出现肝癌的时间,最短为79天,最长为128天,喂饲总剂量平均每只大白鼠为139.6mg。(3)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是一种很普通的霉菌,但它的繁殖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据研究,温度28℃~30℃,相对湿度80%以上,谷物(主要是玉米)水分14%以上,花生水分9%以上,最适宜于黄曲霉的生长。因此,黄曲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即温暖、潮湿的地区较多见,寒冷、干燥的地区较少见。有人用含有20%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的花生饼喂饲大鼠,30周后,竟诱发了大鼠的肝癌。肝癌高发区的广西扶绥检测玉米的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率高达47.2%,而肝癌低发的东北地区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率为0.45%。黄曲霉毒素污染率与肝癌死亡率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 过去人们往往“谈癌色变”,甚至有所谓“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的错误说法。如今,不少学者认为,既然80%~90%以上的癌症可能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那么,从理论上讲,癌症是完全可以防治的。因为人们完全能够主动地改善环境,只要找到病因,人们也就有可能有效地控制环境中的致癌因素,从而攻克这一威胁人类生存的凶恶病症。 近20年来,美国的胃癌下降了60%,日本也下降了36%。自1960年以来,美国儿童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锐减达62%;由于烟民的减少,美国的肺癌死亡率在1990~1992年间降低了3%;乳房癌死亡率在1989~1993年间降低了5%以上;1973~1992年的肠癌死亡率降低了约17%。某些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当然首先应当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但环境的改善和人们对癌症预防的重视也是重要的原因。 21世纪人类怎样才能战胜癌症?我们一方面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注意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癌症的发生。新世纪的科学有可能使癌症治疗取得成功,新世纪的人类也一定能认识理解保护环境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这样,我们相信在21世纪,人类一定能战胜和征服癌症。
original link http://www.sesmag.sh.cn/list.asp?id=165&bk=3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