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摄影\贾锦石 张天鹰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称叫做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1959—1960年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的领导下创建,是目前我国最大和保护物种最多的植物园。它坐落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葫芦岛,被澜沧江环抱,占地900公顷。我先后两次来到此地,饱览热带植物风情。
说起来,我没有资格写热带植物园,因为我实在是个大外行。就算是以采访者的身份,就算以旅游者的身份,不过是两次来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不是因为研究,而是被它的风景和那些从未见过的植物所吸引罢了。现在来写这样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真真是不自量力。所以,我只能写一写极其肤浅的感受。
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没想到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植物,把我看得眼花缭乱。那时如红掌(也称火鹤)、天堂鸟、蝴蝶兰这样的花卉还没有大规模养殖,尤其在北方,根本就没见过,而在热带植物园里,它们生长得十分茂盛。初识这些花,把我高兴坏了,每看到一株新鲜的花,就要在它的下面拍一张留影——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花。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正式参观植物园之前,等待行动期间,我坐在一个大花池的沿上,回头看着花池里面的美人蕉等花出神。突然,飞来一只小蝴蝶落在了小草上。那只小蝴蝶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只有我的小手指指盖那么大点儿,蓝色双翼,可以清晰地看到翅上有*还有什么色的图案。它挺善解人意,落在小草上之后,并没有马上并拢双翼,像是有意向我展示它那虽然很小但出奇美丽的身姿。而且,它还不急于飞走,停了得有一两分钟的时间。事后我真后悔没有带相机把它拍下来,可是又一想,若带了相机,一折腾,可能我还没看清楚它,它就会飞走了。
在一棵树下,有人告诉我,那树是“可卡因”。我有些吃惊:可卡因?毒品?原来是很普通的植物呀!上面还结有果实,是那种小小的红色颗粒。我于是摘下了一只,放在我的包里,也算是能见识一下常常听到、有强烈印象却无缘见面的原生植物种子。当时我想,为什么凡是有毒的东西都长得这么漂亮呢?罂粟的花美丽得让人窒息;毒蘑菇也是颜色鲜艳无比。这可卡因的种子虽小,却红艳艳的。也许这是植物界的一种生存竞争吧。难怪当年西班牙人第一个吃红亮亮的西红柿,是一种大大的冒险行为,却为人类找到了一种颜色虽鲜艳却无毒的、对人类身体十分有益的食品。然后,每年的这个时候,西班牙人都要举办西红柿节,以庆祝这个伟大的发现。
记得我们到达热带植物园时,好像已是吃午饭时间。吃饭不像现在,走到哪儿都得大张旗鼓地找个好馆子。那次好像就在热带植物园办公的地方随便吃的饭。等待期间,我们出了房间,走到院里,当地的朋友指着一棵树对我们说:“这里埋葬着蔡希陶先生。”当时恕我无知,我只知道蔡希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却不知他与这热带植物园有什么关系,只知其名,不知其事迹。
那次回来之后不久,我突然想起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想不清楚了,王心刚主演的,好像是讲述一些生物学家在中国的大西南地区寻找热带雨林的故事。这部电影我并未看全,只记得两组镜头:一组镜头是,几位科学家到了大西南地区以后,被“热病”击倒,有的甚至牺牲在了那个瘴疠之地。我那时才知道什么叫“山峦瘴气”,它有多么厉害,是能置人于死地的。第二组镜头,就是那位电影里的主人公,也是我国的植物学家(电影中的名字也记不清了)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热带雨林,他激动得向着热带雨林深深地鞠了一躬:“谁说中国没有热带雨林?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热带雨林!”
我又想起当年,也就是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去西双版纳之前,在昆明,一位老人,还是一位老革命,那时就已离休,她谆谆告诫我:“去之前一定要带瓶醋去,醋可消毒,那里不是太干净。”当时我没有理解,当然也就没带什么醋。还好,并没出现什么身体的异常。后来才明白,那时西双版纳刚刚开发不久,原来人们头脑里的“瘴疠之地”概念还没有消除。老人让我带瓶醋,其实就是为了防山峦瘴气的。可想而知,在西双版纳开发之前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里会是多么凶险的所在!
西双版纳,一个绝对吸引人又绝对神秘的所在!
这次又到西双版纳,当然不会放过热带植物园。现在的热带植物园已经成了以热带雨林、民族森林文化、优美的热带园林景观为特色的科普教育与生态旅游基地。这次看到的热带植物园与我上次看到的迥然不同,整个园区修理得像一个大花园。蔡希陶的墓地也不仅仅是在一棵大树下,而是为包括蔡希陶等一干为我国植物科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塑造了一个大型雕塑。下面仍然有一个石头无字碑,据导游说,那里就是埋葬蔡希陶之处。一棵龙血树生长在无字碑的后面,显现出勃勃生机。环境肃穆而典雅。我想到电影里描述的那些植物科学家们,为了探索、保护、研究与开发我们的植物资源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里现在已然不再是瘴疠之地,而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旅游景点。
我不是研究植物的,所以接下来看的各种植物,除了美丽以外,我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是这些天然的生灵,虽然不会说话,也没有表情,但是用它们的美丽释放着生动与灿烂的生命之歌。灿然怒放的莲花、三角梅、鸡蛋花,色彩艳丽的“老来俏”,可以说是花团锦簇;各种造型的棕:酒瓶棕、贝叶棕、大王棕、三角棕;模样奇特的象鼻藤、苏铁橛、露兜树、腺茉莉……还有那种看上去惨不忍睹的植物绞杀现象,都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让我大开眼界的象鼻藤,果实真的像大象的鼻子一般,也是那般粗,也是那般长,也是那般的灰白之色,长长的挂在树上,穿行于树叶之间;贝叶棕树皮是当年用来书写的,一般用于书写佛经。用这种贝叶棕的树皮书写的经文,叫做“贝叶经”;大王棕生长在水池旁,就像正在准备发射火箭的发射塔。一排排这样的大王棕排列在一起,就好比火箭发射基地。大王莲的硕大荷叶,看上去很厚重,周围起沿,像个大盘子,上面似乎站立一个小孩也不会沉没,这让我想起了安徒生童话。在跳舞草跟前放了一架小型录音机,草随乐动,宛若舞蹈一般。
戏剧里面,神仙总是羡慕人间的美好,而人间又造出许多神话来,描写仙境的超然。而置身于热带植物园里,既让你感到人间的美好,又让你感到超凡脱俗,如人仙境。这一切的美好,都是科学家们的创意与心血。想当年,1960年2月,蔡希陶带着一支先遣队共18个人,乘一只独木舟,横渡罗梭江,登上了葫芦岛(即现在热带植物园所在地),看到巨大的水蜥蜴懒洋洋地在河边晒太阳。看到这片占地900公顷、三面环水、只有一面像葫芦颈似的与山相连的地方,他们找到了最理想的热带植物研究所和热带植物园的地址。那时这里还是原始森林,不时有野兽出没。他们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出大片荒地,建起了植物园。40年的时间,已是“沧海桑田”。这里现在分布着棕榈园、榕树园、龙血树园、苏铁园、民族文化植物区等35个专类园区,是集热带植物科学研究、物种保护、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限于体力,我不可能把这里全都走遍,但是仅就我看到的景象,就足以让我回味。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