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也许是出于对文明起源地的好奇和探寻,印巴次大陆对我始终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黄河、幼发拉底河、恒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诞生,相比而言,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我们了解得比较多,这主要靠相对完备的历史文献记载。印巴次大陆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文明区域,出于宗教的原因,这里没有官方或本地的断代史书,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记载只有宗教、医学和诗歌作品。由于年代无法确定,考古发现也很难断定是哪个朝代的东西,更何况印巴次大陆在英国人入侵之前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而人们所知道的古印度孔雀王朝、戒日王国等,其大部分的历史史实都是靠我国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和其他佛教求经者的记载得以流传下来的。近代的莫卧儿王朝也仅仅是在历史上居于北印度地区的外来王朝,所以真正古印度(包括印巴次大陆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克什米尔)的历史,并不是一部完整的历史。
莫卧几王朝与克什米尔
印度的主导宗教在历史上经常变更。克什米尔人对于种族、宗教、土地都有强烈的认同感,所以从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克什米尔就因为归属问题,成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冲突所在。近几年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人民不断寻求民族独立,导致印度政府派兵进驻,使这里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
根据中国的史籍记载,西汉时,约公元前80年左右,印度的佛教就是经由克什米尔,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传人到我国的新疆地区。到了东汉时期,佛教又沿西域古道“丝绸之路”分南北两路传播到中原内地。由于当时中国人看不懂梵文,语言不通成了佛经传播的最大障碍。但是印度的佛教徒不远万里,用马驮着佛经来到中国,在洛阳学习中文,等到学会中文后,再把大量的佛经在洛阳翻译成中文,所以中国的第一批佛教经典是印度人翻译的。可见当时印度佛教徒对信仰的执着。由于这个原因,第一批佛教经典的翻译本很难看懂。到了唐朝,由于看不明白佛教经典的原意,玄奘法师(俗称唐僧)为了寻求佛教真经,毅然前往印度。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到北印度取经,历时17年才回到长安,他的《大唐西域记》,就是根据路途及印度所见所闻口述,然后由弟子记录完成。
目前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所以我们可以在克什米尔看到的历史古迹都是莫卧儿王朝时代的建筑。把伊斯兰教立为国教是从莫卧儿帝国开始的。莫卧儿这个词原意是“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创立者巴布尔原是中亚细亚地方的人。13世纪初,中亚细亚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到14世纪后期,和蒙古人有亲属关系的突厥人帖木儿又在这一带起兵,建立了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巴布尔就是帖木儿的第六代子孙。由于他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就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公元1505年,巴布尔率军从阿富汗攻入印度。印度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和众多的人口,越来越强烈地吸引着巴布尔,使他产生了要在印巴次大陆建立一个帝国的想法。巴布尔在48岁时死去。到他的孙子阿克巴统治时期,臭卧儿帝国达到全盛,帝国的疆域大大扩展。除南印度外,整个印巴次大陆包括克什米尔地区几乎完伞统一于莫卧儿王朝,亚格拉就是当时的帝国首都(后来迁到德里)。阿克巴加强了中央集权,改进了农业水利灌溉设施,整顿了财政管理,取消了像寡妇殉葬之类的落后风俗。他既注意引进波斯和阿拉伯的优秀文化,也尊重印度的民族文化。因此,在他的统治下,帝国经济繁荣,社会比较安定。首都阿格拉成为一个世界名城。当时有一位欧洲人到阿格拉游览,对它的繁盛感到惊奇。他说,阿格拉比伦敦都大,而且人民富裕,市面繁荣。在这种情况下,阿克巴的孙子沙杰汗时期能够建造起那样壮丽精美的泰姬陵,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克什米尔的皇家建筑也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克什米尔不仅风光明媚,土地肥沃,农作物丰盛,而且常年气候凉爽,从艾卧儿帝同时代开始,就被视为避暑胜地。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是欧美人士趋之若鹜的度假胜地,当时这片神秘的山水曾经被誉为像香格里拉一样的人间天堂。
初进克什米尔
到新德里后,转机到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不过一个小时,却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冬天的新德里和北印度其他旅游景点都是舒适宜人的温暖气候,但印柿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却是冰天雪地。
克什米尔作为交战区管理十分严格,一般游人很少到此。我也是去了才知道,下飞机后的检查比上飞机前的检查还要严格,小小的行李包经过军方和机场的双重检查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导游也劝游客少带东西,因为谁也无法保证没有东西会成为关卡上上兵眼中的“猎物”。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机场看上去像个军用机场,草坪上停着架着机枪的军车.还有堆着沙袋的军用工事,有荷枪实弹的军人在机场内外巡逻。在出机场前,所有外国人都必须单独填表登记。一出机场,就看到街道两旁停满了军车,荷枪实弹的军人警惕地在街上站岗巡逻,到达市区后,街上也布满了岗哨。
从机场到船屋(就是船上旅店)20公里要经过十多个路障和两个枪查站,又花了一小时。过了检查站,我问司机:“这些兵是当地人吗?”回答:“不是。”我又问:“他们是伊斯兰教徒叫?”回答还是:“不是,”看来当地人对这些军人还是有很大抵触情绪的。对游客来说,到克什米尔应该尽量少带东西,我背的三脚架袋就被当地军人误认为是枪袋,端着冲锋枪过来要我打开,为了避免误会,三脚架只能放在山下。高山雪地,手冻得发抖,没有三脚架只能硬顶着拍摄。
来之前对克什米尔的冬天估计不足,这里真是冷极了。海拔1600多米的斯利那加,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只好在当地买一件克什米尔羊毛长袍御寒。但是当地人绝对是买卖高于,羊毛长袍升价50美元一件,加一顶狼皮帽20美元,一番砍价后,长袍10美元成交。加一顶狼皮帽5美元。所以后来买东西,都先砍到20%再谈。当地可以买的土产人概电就是羊绒围巾和地毯。克什米尔人几乎都会说英语,所以交流没有问题。
斯利那加是克什米尔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印控克什米尔的“夏都”。冬天的斯利那加市区行人稀少。导游告诉我们,由于印控克什米尔政府冬人都迁到“冬都”去办公,所以主要街道上的人就少了很多。店铺也是一半开门一半关门,并不热闹。近年来伊斯兰教分离组织为了让印控克什米尔与巴基斯坦合并,经常以*或绑架游客的手段来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旅行社纷纷接到警告.组团前往印巴交界的“战地”克什米尔观光要非常小心注意安全。所以,印控克什米尔一直足印度最敏感的军事地带。斯利那加就像一座死城,没有夜生活,船屋里没有电视,街上没有酒吧、夜总会、舞厅,甚至连电影院和戏院都没有。
克什米尔的吃、住、行
据说由于当年英军进入克什米尔后,当地的土王不卖给他们土地,所以都住在湖边的船上。现在,去克什米尔的游客大多也住在船屋。船屋也就是船上旅店,这些船屋建筑在湖中的小岛周围,巾船改建,类似中国的画舫,里面的设施和三星级酒店差不多,就是没有电视,电没有其他的娱乐设施。取暖设备是烧木柴的火炉,服务员二更半夜还能每隔两小时到房里为火炉加柴。达尔湖上的每艘船屋都有名字,名字就是门牌号码。我想这样的住宿主要足为了安全,因为,要上船屋,一定要乘小船摆渡,那么外人就不可能轻易上来。这种情况同世界上不太安全的旅游地区差不多,我们去埃及,也是住在尼罗河的游船上,当地的卫生条件极差,所以吃喝拉撒都要在船屋解决,出门后只能就地解决,连旅游景点也没有像样的厕所。克什米尔当地的食品以羊肉和鸡肉为主,咖喱烧得很香但不辣,这里的主食是米饭,还是很有特色的。当地没有麦当劳等西方的快餐店,一般旅游者都被安排回船屋就餐。饭后船屋的客厅就成了游客围着火炉聊人的地方,喝杯克什米尔绿茶,慵懒地陷在沙发里,谈笑风尘,这时精明的主人会让当地商人把商店“搬”到客厅来,不论星羊绒制品还是克什米尔银制和宝石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诱人的商品加上当地人高超的销售技巧,很少有人会不动心,不过得注意砍价。
当地的旅游车就笔者的眼光看,非常破旧,基本上都是又老又旧的车。如果乘小车,给你坐1.2升的破“面的”就不错了,你舍得出钱电很难找到好车。我们上古纳马格雪山游览,那辆上雪山的汽车,没有一扇窗可以关紧。雪山上的气温只有零下十摄氏度,车里没有暖气不说,还让窗外刺骨的寒风吹了一小时,最可怕的还在后面,没等我们上完车,二十几个当地人就从车后爬上车顶,搭免费车上山。车严重超载而且在积雪的山路上行驶,我真的非常担心安全,真怕车顶上的人摔下来。到了山顶才知道,搭免费车的当地人是为我们拉雪橇的。天呐,我真不忍心坐人拉的雪橇,那根本不是在享受快乐。最后我付了钱,把摄影包放在雪橇上,让那个拉雪橇的少年跟着我走。
迷人的克什米尔风光
斯利那加依达尔湖而建,达尔湖是斯利那加的中心,游湖要乘坐一种叫做“SHIKAHA”的旅游小船。小船油漆得色彩鲜艳,铺着毛毯,游客可坐可躺,非常悠闲。小船在达尔湖里穿行,周围雪山环抱,湖面上一片宁静,只听得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看着当地人划着小船穿梭而过,早已忘记这是一个饱受战乱的地方。数百年前的莫卧儿王朝的达官贵人,每逢夏季就会到这里来避暑。据导游介绍,夏季的克什米尔山谷就像一个人花园,达尔湖也成了莲花池,而冬天能看到的只有孤岛一的白杨树。
达尔湖长8公里,宽5公里,面积很大。湖的东边是山,西边是城。这个曾经清澈见底的湖,因为战乱和疏于管理,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达尔湖边最著名的风景点就是“莫卧儿皇家花园”,这个花园是当年莫卧儿王朝的王公贵族避暑度假的胜地,依山傍湖而建,虽然历纤战乱,但保存完好。亭台楼阁等建筑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中亚伊斯兰建筑的特点,非常值得一看。
达尔湖是旅游区,风光不俗,还有水上市场,商贩们在船上出售各种货品,如蔬菜,水果、鲜花等,充满水乡风情。天蒙蒙亮,就有上百条小船聚集在湖边,吆喝着讲价的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小贩,是很有特色的水乡集市。
位于斯利那加以四52公里的高玛雪山,是理想的滑雪胜地,其地理位置比斯利那加高,海拔约2700米,高玛雪山的芥地建有很多西欧风格的度假屋。冬天在谷地旅游区,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雪橇。好在山路的坡度不是很陡,走也不过是3公里的路。我们到了高玛雪山后,首先被安排到一家当地的餐馆吃午饭。一路上坐在没有暖气、车窗又不密封的车里已经冻得够呛,正好吃点儿东西喝杯热茶取暖。
高玛雪山已靠近印巴实际分界线,旅游点外围到处都是士兵,不过看来还平静。登上瞭望台,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的巴基斯坦士兵,在饱受战乱的克什米尔,高玛雪山谷地基本上没有外来人来滑雪,旅游者也不多,而当地的陪同和拉雪橇的人远远多于外来人。
透过高玛雪山谷地的旅游设施,可以看到这里过去的辉煌,但由于年久失修,都显得有些破旧了,好在美景还让人留恋。从高玛雪山到斯利那加可当日来回,早上坐长途巴士小发,可以在黄昏时分返回。我们都感到有些累,我上山受冻后,有些发烧,回到船屋后也待在火炉边不愿出去。回想3天的克什米尔之行,感到有一种惋惜,为这里的环境,也为这里的人民,但愿印巴两国和国际社会能够早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让克什米尔人民能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之中,让更多的旅游者来美丽的克什米尔旅游观光。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