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探秘毛利人文化
  • 罗托鲁瓦的地热景观
  • 维托摩萤火虫洞
  • 清新绿野新西兰
  • 柯桥怀旧
  • 黑土地上的满族风情
  • 庆元大济
  • 昆明的风花雪月
  • 残阳如血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古典苏州<%=id%>


      记得少年时候听《姑苏行》,感觉美得如诗如画,便想,作者定是在纵横交织着桨声的小桥之下流水之上,乘一叶扁舟,一面喝着上好的黄酒,一面品着姑苏的名点,看两岸老街深巷,粉墙黛瓦,碧柳桃花,而船尾此时应该立着一位美丽的船娘……据说,当年大诗人戴望舒就对苏州的小船、小桥和小吃情有独钟。诗人说,苏州的篷船和苏州的船娘都有一种古典的气质。没错,苏州宛如一张虽显古老却保存完好的黑白照片,每一个部分都是那么清晰、那么古典。在纵横交错的苏州城内水道划船是一门高超技术,尤其是苏州船娘的窈窕曲线跟船橹的配合异常协调,过去的苏州船娘,多穿“西施装”——干净笔挺的阴丹士林蓝布大襟短袄,浅蓝色的滚边儿琵琶扣,腰间一抹百褶小围裙,裙下一条青布裤,头顶上,则是一条燕尾状手巾包头,莲藕般浑圆的手臂那么轻轻一摇,就摇出了苏州的万千风情。今日的苏州自然不比当年,不过,从上世纪末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一些被水泥覆盖的地方又被恢复成了河道,当年如棋盘一般纵横于苏州城内的小河,又开始恣意地欢快流淌,那些刺耳的汽笛鸣叫也换成了渔歌浅唱。尽管苏州的现代化步伐始终走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但苏州天生就不属于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苏州依然清秀,苏州依然古典,她又像是一幅古典水墨画,在人们的眼里慢慢地展开。如果说还有遗憾,那就是当年那些行走河道如平地的船娘已不可见。苏州人倒想得开,他们说:“想看漂亮船娘,没问题,去用直,去同里,那也是我们苏州的地方。”
      苏州的河水色新纯净,温软如玉,不似北京颐和园和圆明园的水,总让人感到太硬,硬得不好亲近。而苏州的水,软且绵,被风吹起的时候,像抖动的苏绣,让人忍不住就想用手轻轻地抚摸。苏州让我们了解,历史的沧桑留给我们的不见得只有沉重,如果说古老常会让人觉得疲惫,那么古典则会令你怡情养性。
      翻阅古籍,突然发现,在北京、西安、洛阳、南京这些经典的古都之后,还安安静静地跟着一个苏州。小小的苏州其实是目前我国能够在历史上一脉相承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十多年前,苏州人曾经隆重纪念了苏州建城2500周年。说实话,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准确记录城市自身人文历史2500年的地方,也找不出几个来。跟其他一些旅游观光城市不同,古典的苏州提供给人的是真正的休息,注意,是休息,而不是休闲。所谓的休闲实际上并不比我们平时的日常工作更轻松,而休息则不然,它是真正要让你放松精神、平和心灵。有人说苏州是东方的威尼斯,错,大错特错!当苏州的河道舟樯如林的时候,远在欧洲亚德里亚海湾一角的威尼斯还是一片荒原,只有野鸟,不见人迹。总要讲究个先来后到吧,所以,人们实在是应当把威尼斯说成是“西方的苏州”才对。
      苏州的历史,因为一个女人而显得不同寻常。据说,现在苏州西郊灵岩山顶的灵岩寺就是当初西施在吴国的居所“馆娃宫”。灵岩山上还有不少西施的“印记”,西施洞、西施迹、西施玩月池、吴王井等,都与西施有关。据说当年西施到苏州,是乘船经太湖直达的。那时候,太湖比现在要大很多,太湖在唐时称为五湖,浩荡三万六千顷,其东岸就在苏州的边儿上。
      跟北京、上海这样超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比起来,现在的苏州算不上大,可古代的苏州却不小。枫桥(本名封桥,张继的诗出名后才改名为枫桥)当时还在城外,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镇,大运河在这里缓缓流过,枫桥和江村桥遥遥相望。寒山寺就建在运河的东岸,枫桥和江村桥之间,初名“妙利普明塔园”。笔者一直奇怪:那些在历史上写下好诗文的才子们为什么多半都困厄潦倒?被称为散文大家的张继就是一个灰溜溜的落榜生,在沮丧的归途中有感而发,落魄的感觉加上当时颇黯淡的江南景致,竟成就了张诗人的千古名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后来张继因此而扬名海内并进入仕途,却再也写不出半句名诗,看来古人说“穷而后工”、“贫穷出诗人”绝是有道理的。
      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许多名胜古迹都与吴国特别是吴王夫差有关。
      吴国与越国世代有仇。夫差之父阖闾在讨伐越国时中埋伏死去,死时一腔孤愤,故殉葬了三千口宝剑。秦始皇南巡到苏州时下令挖掘,没有挖到。挖剑留下的长形深坑后来灌满了水,这就是今天的剑池。夫差葬在苏州城阊门外西北3.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上,葬后三天,有白虎蹲其坟上,小山因此而得名“虎丘”。
      夫差为西施在灵岩山上建了一座宫殿——馆娃宫,埋了许多大缸,再铺上硬梓木板,让西施穿上糜鞋(类似于今天的木屐)在上面跳舞,“响屟廊中金玉步”,发出木琴般的音乐,有如天籁一般,此处故名“响糜廊”。射箭开河道(今箭泾河),让宫女们泛舟香山采香为西施熏体,至今那石龟背上还隐约留着他射箭用力过猛而踏上去的足迹。夫差花了五年时间穷尽一国之力扩建了姑苏台(今太湖边清明山上),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西施登台眺望,可望得见越国故乡。
      苏州在经济上的繁荣也值得一说。唐代的苏州已是“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了,古典名著《醒世恒言》中道苏州:“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历史上的苏州系一经济重镇,现在的苏州同样在经济上令人刮目相看。
      我知道,到苏州这样经济发展迅猛的城市来寻找诗意,而且还要确凿地把眼前景物跟千年前的古诗对上号,很难。但是诗里那种意境还是寻得着的。喜欢古朴,可到沧浪亭;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倾向于雄浑,还有狮子林。历代官员富商,不管得意不得意,都喜欢把自己家的庭院整得有山有水,恨不得把古诗里的意境都一一在园林里表现出来——苏州,实在是中国的行为艺术大本营。
      苏州也是刚烈的。500年前的明代,最先向奸臣魏忠贤发难的就是苏州人,苏州是东林党人的老家。几十年后,这里又是反清、抗清的中心,苏州人抵御外辱的决心,让满清当权者从此不敢小觑江南。苏州还有放浪行骸的唐伯虎、亦痴亦癫的金圣叹,苏州的经济发达短不了这些文人来助兴。而且苏州的文人不出则已,一出就是文人当中的“另类”。正如唐伯虎诗中所言: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瞧瞧,多洒脱的气慨!
      该来说说苏州的园林了。苏州城内最早的园林当为公元前6世纪时的吴王园囿。私家园林最早有记载的为东晋时候的“辟疆园”。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园林6处,汉代有4处,南北朝时期有14处,唐代有7处,宋代有118处,元代有48处,明代有271处,清代有130处。至今保存较好的尚有十几处。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园林,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其他三座园林系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主要代表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东北街,当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拙政园山水并重,水面占了园区的五分之三,楼、台、亭、榭依水而建,整座园林如浮于水面之上,感觉上颇为生动。
      同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留园位于阊门外留园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留园树草茂密,曲径通幽。留园里最著名的是“留园法帖”,它拓于历代书法家的300多幅作品石刻,最为著名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作品。留园中的五峰仙馆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
      郁达夫说苏州有一种“颓废美”。他在《苏州烟雨记》中说:“我觉得苏州城,竟还是一个浪漫的古都,街上的石块,和人家的建筑,处处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衢,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夸示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事实上,苏州的美给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苏州不光景美、人美,而且苏州的美食也是美不胜收的。苏州的吃,也颇为“古典”。早在春秋吴国时期,苏州就已经是南方数一数二的商埠。明清两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的饮食业也得以迅猛发展,作家陆文夫当初写《美食家》,实际上就是想把苏州有数千年历史传承的美食介绍给世人。不用到苏州,光看陆文夫笔下的描述,就已经让人馋涎欲滴了,什么腐乳方肉、香汤鱼肠……菜名起得就勾人。
      苏州固然美不胜收,但地理上却不占“便宜”,左边有上海,右边有南京,到苏州的,多半是过客。不过,我想,二千五百多岁的苏州是不在乎这点儿热闹的。我还想起我离开苏州的那个夜晚,正是月落乌啼之时,一轮寒月挂在冷冷的檐角,老街深处闪动着点点星光,脑海里冒出的是白居易的千古绝句: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