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流不尽的赤水河 道不完的英雄情
  • 赤水桫椤——最后的侏罗纪生命
  • 黔北古镇:赤水丙安
  • 苗族女人王安丽的绣嫁人生
  • 沙漠与大海
  • 走进大清真寺
  • 阿巴耶咏叹调
  • 猎鹰和骆驼赛
  • 传统的采珍珠节
  • 彩色赤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华沙的城市纪念碑<%=id%>


      漫步在波兰首都——华沙的街头,不少人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这是一座纪念碑的城市。的确,在华沙,无论是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偏僻的小巷,你经常可以看到立在路边的、镶在墙壁上的大大小小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有的做得精致细腻,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文字详尽全面;有的则非常简陋,只是镶在房屋外墙上的一块石板甚至水泥块,上面仅刻着一些人物的姓名和年月。
      初到华沙,就被街头这些大大小小的纪念碑吸引了,每每驻足流连,想不到常常有惊人的发现。例如当你从那些纪念牌上得知,一栋并不起眼的楼房竟然曾经是肖邦或者居里夫人学习、生活过的地方,那份激动和惊讶是难以言表的。
      然而,华沙街头的纪念碑并不止于此,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华沙街头,的纪念碑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首先是大型公益性纪念碑。在华沙,大概是为了保持古都风貌,具有现代感的街头艺术雕塑不多。更多的是历史文化名人塑像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碑。例如矗立在华沙瓦津基公园入口处的巨大的肖邦全身塑像、树立在波兰国家科学院门前的哥白尼全身坐像以及位于古城附近的波兰浪漫主义诗歌巨匠亚当·密茨凯维奇的雕像,等等。这类雕像为数众多,大小不一,材质各异,但大多采取写实主义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逼真,刻画组致入微。与这些人物雕像相比,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碑大都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最典型的有位于中国大使馆附近的华沙起义纪念碑、西伯利亚流放者纪念碑以及犹太人纪念碑等。华沙起义纪念碑为纪念1944年8月1日爆发的反抗纳粹统治、争取解放华抄的起义而建。这是一组群雕,雕塑由两部分组成:后面十几个起义者手执武器,姿势各异,神态坚毅;前面一组几名起义者则正准备钻入地道。整座雕塑占地上百平方米,气氛庄严肃穆,洋溢着革命和战斗的气息,让人似乎回到了那血与火的年代。西伯利亚流放者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沙俄占领时期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波兰革命者而建。与华沙起义纪念碑不同的是,整座纪念碑没有出现一个人物。在长长的一段铁轨上,停着一节火车车厢的底盘,底盘和后面的铁轨及路基上,插满了倾斜的十字架。整座雕塑呈黑色,气氛凝重阴沉。雕塑象征着那些被流放到异乡的革命者,背负着民族的苦难,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大型公益性纪念碑似外,数量较多的是前面提到过的为纪念一些波兰历史文化名人曾经在华沙生活、工作过的场所而树立的纪念牌。除了肖邦、居里夫人等一些世界级文化名人、科学家之外,波兰人几乎对所有为自己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们都怀着一股崇敬之情,因而纪念名人足迹的纪念牌匾也就特别地多。这其中既有对国家命运产生影响的*家、社会活动家,也有普通的学者、艺术家、甚至还有飞行员,等等。
      除去上面说到的两类,华沙街头数量最多的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二战”死难者纪念碑。在华沙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有一段数米长、两米多高的残破的红砖墙,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许多人第一次看到它都会感到诧异。仔细看过旁边的说明我们才知道,原来这竟然是一道“死墙”。在1944年华沙起义期间,德国纳粹在此地一次屠杀了上百人。而在华沙市内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不经意间,你就会在某处墙壁上发现一块石板,卜面刻着“某年某月某日多少多少人在此地遭纳粹杀害”之类的字样。今天看来平淡、普通的文字却是一件件历史的铁证,记录的是人类最深重的苦难。
      在华沙街头无数的纪念碑中,最令我感到震撼和难以忘怀的是位于古城城墙边的一座并不太起眼的雕塑。那是一个孩子的塑像,孩子看起来也就是八九岁的样子,羸弱单薄,静静地站在那里,注视着对面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往来的车辆。引人注目的是,在他的头上,戴着一顶大大的钢盔,由于钢盔太大,几乎把他的大半个头遮在了里面。而在他的胸前则挂着一枝长度几乎和他身高相仿的冲锋枪。这是一尊为纪念在华沙起义中像千千万万成年人一样参加战斗并流血牺牲的童子军而建立的纪念碑。
      1944年下半年,在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下,纳粹德国节节败退。7月,苏军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维斯瓦河东岸的华沙近郊。当时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地下抵抗组织为了用自己的力量解放首都,以主人的身份迎接苏军的到来,决定于8月1日发动起义,赶走占领军:但由于过低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而近在河对岸的苏军又未能给予有效的支持,起义在坚持了63天后归于失败。气急败坏的希特勒下令把华沙这座城市彻底从地球上抹掉。整个起义期间华沙数十万起义战士和平民罹难,城市90%以上的建筑被夷为平地。华沙这座世界名城几乎变成一片方圆数十公里的瓦砾场。
      对这场毁灭性灾难的记忆,是华沙人心头一道永难平复的伤痕。即便是在平日,遍布大街小巷的一处处纪念碑周围,也都是鲜花不断。而到了万圣节或是其他重要纪念日,人们更是自发地在每一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和长明灯,以寄托哀思。
      在华沙生活的日子里,无数次走过那个站在古城城墙边、头戴钢盔、胸前挎着冲锋枪的小战士雕像。每次走过那里,我都要驻足片刻,我希望,那永远只是个凝固的雕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