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跟其他城市不同,成都打出的城市宣传广告看上去很直白,但细品后,又很温馨。在获得“联合国最适合人居工程奖”的改造后的府南河边,有一幅巨大的城市宣传广告牌,上面写着“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朋友告诉我,成都的确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川菜味美又不贵,生活舒缓又闲适,姑娘漂亮又大方……可朋友又说,不知为什么,这样的生活却让他总感觉晃晃悠悠的,有点儿不踏实。所谓“不踏实”是相对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状态而言,我们已经习惯了忙忙碌碌,习惯了脚打后脑勺的打拼,当成都人用行动告诉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其实也完全是一种享受并需要细细品味的时候,我们不仅会感到“不踏实”,甚至还会感到“不真实”。栽花种草、饮酒品茗、读书聊天在成都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的部分。按时下流行的说法,成都人的生活颇符合所谓“小资”的感觉。外地人把兰花当宝贝一样看待,成都的兰花却遍地都是,贱如江南的油菜花,几毛钱就买一把,回家后可以插好几个花瓶。有山有水有平原,上天造就的天府之国,使得成都人“有得吃,有得穿,有得看”。所以,成都人是“想得开”的,据说,成都的出租司机有的只做半天,余下的半天则泡茶馆,看川剧,摆龙门阵。成都私家车的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基本上都是一些低档车,成都人要的是享受,而不是不切实际的虚荣和排场。多说一句,立志减肥的人是不能活在成都的,因为这里遍地的美味小吃一准能把你吃成个胖子。
说来也怪,成都的美食吃胖了外地人,却怎么也吃不胖成都人,尤其是吃不胖成都的美眉们。成都女孩儿不光秀气而且大气,皮肤好得令人匪夷所思:春熙路是成都最时尚最前卫的一条商业街,成都人最喜欢逛的也是这条街,那里据说可以看到成都最漂亮的女孩子。成都的女孩子时尚前卫,却会顾家能持家,过日子是一把好手,在外人眼里根本掰不开的几张钞票,却能让她们过得有声有色。不过,最让人想不通的一点是,成都的美眉不管吃下去多少碗麻辣面,都不会影响她们白皙的皮肤。
台湾大诗人余光中曾经感叹:成都好文化好古典呦!这话绝对不是诗人的溢美。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其平原面积和山地丘陵的面积几乎各占一半。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的东部,自古就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因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地”。既然不愁吃穿,所以成都人自古以来就养成了重视文化传承、追求舒适并懂得品味生活的习性。
成都的确是一个极具个性特征的城市。这首先表现在它的气候上。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多雾,日照时间少。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成都的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显得阴冷。另外,成都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星堆的发现,把成都平原的文明史上溯到4800年以前。成都是中国少有的在历史上没有经历大的变动的城市。千百年来,成都的城址未迁,城名未改,商业发达,名人荟萃,文风兴盛。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成都城内至今仍保留有众多的名人遗迹和文化古迹,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16处,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蜀王陵、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遗址以及附近的三星堆遗址等驰名海内外。这里曾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堂——石室学堂。在唐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流寓成都,创作了大量吟诵成都风物的诗词歌赋,使成都走进了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宜人的气候、深远的历史、富饶的物产,使成都成为一个宁静、悠闲、充满情趣的地方。成都人爱“摆”,闲下来喜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摆龙门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成就了成都的茶馆文化。成都的茶馆和成都人饮茶的情调堪称成都一景。凡到过成都的外地人,无不为成都的茶馆、茶楼、茶园之多,人们饮茶风气之盛而感到新奇。据统计,成都现在的茶楼、茶馆有3000多家,从装修豪华的高档茶楼到路边的小茶馆应有尽有,消费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生意都很不错,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在有些地方,茶馆充其量是人们渴了需要喝水的地方,成都人却把它发展为一种休闲文化。成都的茶馆生意四季兴隆。尤其是节假日,大街小巷,河边湖畔,公园里,寺庙中,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茶馆、茶楼座无虚席,热闹非凡。更有在冬春季节,一遇阳光普照,那露天茶园更是风情万千,晒太阳、品香茗完全成了成都人的一大享受。
成都的茶馆多以使用三件头(茶碗、茶盖、茶船)也就是“盖碗茶”而驰名。茶碗、茶盖、茶船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它包容了蜀地之人朴素的人文思想。碗上加盖,可保温,加浓茶味;卸下茶盖,又可散热,使其温凉适宜。茶水须趁热而饮,方能沁脾、提神、清心。临饮时以茶船托起茶碗,擎而斜扣或半扣茶盖,从茶碗与茶盖缝隙间细吮茶汤,不仅不会使茶叶入口,又十分优雅惬意。盖碗茶,可以说真正是把饮茶当成了一种文化。在成都,像顺兴老茶馆,便是集民俗文化风情、名特茶品、民间小吃、川菜宴席、民俗婚寿宴、传统休闲、戏曲表演为一体的最具老成都风情的知名茶馆。而成都路边多如牛毛的小茶馆则是清一色的竹椅、竹凳、盖碗茶。有太阳的日子里,不少成都人会光临这种小茶馆,要上一碗大碗茶,或谈天说地,或看书读报,互不干扰,仿佛外面一切的喧嚣和匆忙都与他们无关。这就是属于成都的那份特有的舒适,这就是成都人享受生活的方式。我在成都与朋友去的都是这种茶馆,虽不讲究,却有味道,竹靠椅、小方桌、盖碗茶具、老虎灶、紫铜壶,已自在那里等着,堂倌泡茶往往还要卖弄一下数米之外“飞水续茶”的功夫。茶馆里总会有人在打麻将,有谁“自摸”或“杠开”,堂倌总会过来道一声“恭喜”:当然,更多的茶客还是嗑着瓜子,听着清音、竹琴或者评书,那份悠闲,那份恬淡,煞是令人艳羡。
除了茶馆,成都还有一样去处值得一提,那就是书店。成都人爱买书,成都人爱看书,在全国,成都人均拥有书籍的册数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据说成都最有特色的书市是在一条不知名的小街上,书店的店主几乎都是成都本地的诗人和画家,他们既以书会友,又以诗会友,卖书者与买书者常常因为一本书而一拍即合,于是便去喝酒,颇有当年李白的风采。不过,成都人喝酒的力度怎么说也比不上他们喝茶的力度。
成都从来都是一个颇具包容性的城市,儒、释、道等各种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成都又是一个好客的城市,历史上无数的文人骚客都曾到过这里。成都东关门外锦江河畔的望江楼是为纪念唐代名妓也是著名的女诗人薛涛而建的,才艺俱佳的薛涛当年就在锦江江面的船上送别了她的情郎——唐代大才子、著名诗人元稹。薛涛为元稹写下了《赠远》:“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大楼。”元稹为薛涛写下了《寄赠薛涛》:“锦江滑腻娥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白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所以后人在园内遍植竹子以表示对薛涛的敬意。望江楼公园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盖,竹子品种有150余种之多,是国内名竹荟萃之地,因此被称为“竹子公园”。园内建筑以望江楼最为壮丽雄伟。该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高30多米,共4层,朱柱碧瓦,宝顶鎏金。望江楼本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
杜甫在成都避难的时候,选中了浣花溪畔的一处幽静之地,盖了一座茅屋,这就是杜甫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3年多,创作诗篇240多首,很多诗都是以草堂为题,触景生情而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为后人推崇的千古绝唱。草堂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柴门据说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涛史堂、工部祠则是后世为纪念杜甫而建,建筑朴素典雅,切合了诗人的身份。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都是杜甫喜欢的树木。
武侯祠是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蜀汉末年,千百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搬进了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内,成为君臣合祀的祠庙。刘备与诸葛亮这对相知相敬的君臣,生相知死相伴,但成都并不是他们的梦想归宿,他们的梦想归宿在北方。
在成都的茶馆里,我看过川剧,演员在一个窄小的舞台上表演,每到“变脸”的时候,总会有茶客往台上扔硬币,一元的硬币扔在木制台子上乒乓作响。在茶客中间,有敲着竹杠的人在来回穿梭,你道他们是什么人?我想你一定猜不着,他们是专门为他人掏耳朵的。他们掏耳朵的方式特别有意思:谈好价钱后,他们会拿出一根细细的长竹丝。竹丝一头有一些像是鹅毛扎成的圆球,圆球约有一个拇指肚大小,放进你的耳洞里,轻轻地有节奏地慢慢弹,附在耳壁上面的灰垢就被弹了下来……这是成都人生活的精致与细腻,也是成都的精致与细腻。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