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此次科学考察分成贝湖湖面和贝湖沿岸两部分。受诸多因素影响,无论是船行湖面进行科考,还是考察车在贝湖边原始森林等地行进,贝加尔湖科考无疑都是一次艰苦、惊险的历程。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因湖水水深浪急、地震多,使它成为世界上发生沉船事故最多的湖之一,因此,它又被称为“凶险之湖”、“死亡之湖”,自有记载以来,贝加尔湖的历史就是一部沉船史。
1903年8月9日,贝加尔湖湖面上剧烈的龙卷风使得一天之内有40艘驳船沉入湖中,近些年来,贝湖因各种原因多次发生过人员坠湖,船只沉没事件,在奥里宏湾一个不长的湖段内,仅2003年一年,俄紧急情况部的巡逻队就发现了一百余艘(辆)沉没的快艇和汽车。每年贝加尔湖大约要发生两千余次地震,虽然绝大多数是仪器测不到的小震,但每次中强级地震发生时,都会使在湖中行驶的船只突然消失。为确保行船安全,湖上船只一般都是白天行驶,夜间停船休息。由于科考船摇晃严重,每当夜间行船时,一些队员担心出事,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甚至出现失眠现象。科考队员们晕船很严重,呕吐眩晕成为船上队员的“通病”。科考队使用的船只是专业考察船,船四周的围挡很低,船只左右摇晃,船上的人稍不小心,很容易掉进湖里。科考队也反复强调安全纪律。上船的第二天,记者在船上发稿时,就经历了一次险情,那天凌晨两点,考察船停船休息。记者马上拿起传输设备走上甲板准备传稿。当时船身剧烈摇动,甲板上漆黑一片,只听见湖面上刮起的呼啸风声、贝湖水拍打船帮声。正当我们为发稿忙碌时,突然,一阵大风将海事卫星的一段连接线刮掉,我连忙一路小跑地将其抓住。此时,被风刮跑的连接线,距甲板边缘只有几厘米。由于记者跑得太急,脚底下一滑,重重地摔在了甲板上,险些没滚到湖里去。
船上之旅惊魂未定,接下来湖边原始森林考察的危险经历,更让科考队员们终生难以忘怀,2005年8月25日,贝加尔湖科考队深入到贝加尔湖南岸——距乌兰乌德300公里处的泰加原始森林深处无人区,开展既定的考察工作。由于这里连下了几场大雨,导致进入林区的道路非常坑洼泥泞。科考队两辆考察车载着十余名中俄专家和记者开始向林区挺进。由于路窄林密,路况不好,车子只能缓缓前行,随着考察车的深入,林中已没有了车道,能见度很低,车辆只能绕过大树和树桩在密林中艰难地迂回向前。考察车在极度颠簸中左右摇摆,坐在车里的考察队员此时好像被滚动的汤圆。随着车子的剧烈晃动,记者和车上的3名中俄科学家几次被颠下车座,屁股、胳膊、大腿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当接近考察目的地时,突然,车子落人一个大泥坑里,倾斜度接近60°,眼看车子就要侧翻。司机紧急踩下刹车,将车死死地“定”在了泥坑里,避免了一场车翻人伤的惨剧。此时,全车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险情吓得惊叫起来。大家顾不上惊慌,立即下车,踩着泥泞的污水,齐心合力地将车子推了出来。
车子开始启动继续前行。由于对森林路况不熟悉,科考车先后几次“误入歧途”,司机无法辨认准确方位,在丛林中行进了几个来回寻觅归途,车上的科学家一边安慰司机,一边拿出指南针帮助寻找正确路径,两个小时后,两辆科考车终于“闯”出密林-此时天色已开始昏暗。记者粗略做了一下统计,在科考队进入林区到返回途中行车的六个多小时中,科考队先后4次遇险,所幸每次都化险为夷。俄方科学家说,要是晚一个小时出林子,天色黑下来,整个晚上就要在林中过夜:林中有黑熊等野兽出没,更要命的是众多的毒蚊轮番袭击,那样,科考队处境会更加艰难和危险:接下来几天在原始森林中的考察,也同样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经常深入密林深处考察的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欧阳华研究员感慨地说:“此次贝加尔湖科考是我经历的最惊险,最艰苦的一次科考。当然,也是印象最深刻、收获最多的一次科考。”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