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走进神秘的贝加尔湖
  • 珍奇的海洋博物馆
  • 登上神秘岛
  • 能治病的湖中之湖
  • 惊险异常科考路
  • 贝加尔湖将变成汪洋?
  • 诸葛八卦村
  • 杭州——水边的阿狄丽娅
  • 涉外婚姻的文化冲突
  • 云雾,奇峰不见天(湖南张家界)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琦琦的语言<%=id%>


      五年前
      
      这几天比较烦。
      到美国才一个多月,我那不到五岁的女儿琦琦就开始变了。现在一说话就是爱灵姐姐的腔调,嗲声嗲气的,让我气愤不已。
      爱灵一家是从台湾来的,到美国已经十几年了。爱灵的爸爸是个软件工程师,妈妈没有上班,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爱灵是老大,6岁;老二叫义林,3岁,是个小男孩。为了让孩子说中国话,除了在家里创造语言环境外,每个礼拜爱灵还到中文学校去学习汉语。
      爱灵,胖胖的,皮肤白里透红,很可爱,她会说港台味的普通话,但大多时候夹杂着英语单词,她妈妈说她不愿意说汉语。我们几个家庭每礼拜聚会一两次,其实都是为了孩子。在美国,孩子是最孤独的,尤其是还没有上学的孩子。聚会时,大人们海阔天空地胡侃,孩子也有了玩伴,唱啊,闹啊,跑啊,跳啊,写啊,画啊,吃啊,喝啊,别提多开心了。孩子们总是一见面就能快乐地玩到一起,每次聚会都不舍得分开。
      琦琦是新来的,话最多,因为她说普通话最利索,也最标准,对此我很高兴。我是四川人,知道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到美国后这种感觉更强烈。在国内时就特别注意不让她受方言的影响,好在幼儿园阿姨都说普通话,所以我对琦琦保持普通活很有自信,没有把来美时飞机上那位美籍华人的话当回事儿。记得当时我问他,孩子听不懂英语怎么办。他说,你不用担心她的英语,要担心的是她的汉语。
      现在这种担心就来了。还没参加几次聚会呢,琦琦竟然说起了嗲声嗲气的港台腔普通话,腔调跟爱灵一模一样。我说:“琦琦,这样说话不好听,别这样说话:”妻子也同意我的意见,面对我们夫妻俩的轮番劝说,琦琦一声不吭,只是噘起小嘴,瞪着眼睛,不解地看着我们。说急了,她就抱起玩具熊跑到自己的房间去了,她委屈,我却感觉到问题严重了,现在还没接触英语呢,上学了怎么办?到时候恐怕连港台味的普通话都不会说了!
      和琦琦玩的小朋友中,有一个叫米歇尔的,5岁,在美国出生,她妈妈和我一样担心孩子的语言。在幼儿园没办法,全是英语;在家里吧,你跟她说汉语,她就用英语回答。由于夫妇俩都上班,很忙,跟她交流又少,不知道该怎样保持和提高她的汉语水平。看来只有送到中文学校去补习汉语了。说起学习汉语,妻子正好在卢泽斯(RUTHERS)东亚系教大学一年级的汉语选修课,除了一个黑人外,全是中国人,说的汉语基本上都是美国味的,即使这样,也说不上几句。
      语言的丢失可不是一件小事,怎么办?一想就烦。
      
      五年后
      
      “琦琦,你觉得你的中文怎么样?
      “还行吧。”
      “比起五年前刚来美国的时候呢?”
      “差点吧?Maybe。”
      孩子大了-坐在我面前的不再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了,已经是在美国上了五年学的四年级学生了。
      “琦琦,你还记得百花幼儿园吗?”“你还记得佟楼吗?就是爸爸经常带你去吃麦当劳、跳蹦蹦床的地方?”“你还记得南开大学那个圆楼吗?”
      地搜肠刮肚,抓耳挠腮,结果还是一脸茫然,摇摇头,耸耸肩:“不记得了。”
      这孩子不会有什么毛病吧?看看每学期每门功课都是A,智力不该有问题啊。“不记得了。”孩子说得很轻松,没事儿人似的。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怎么就忘了呢?怎么就断了呢?父女俩能用中文进行这样的简短交谈,是应该感到高兴呢,还是应该感到失落?幸亏她还听得懂、说得出!
      记得来美国不久,参加琦琦学前班的公开课,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故事,别人听得津津有味,琦琦却东张西望,一副漫不经心、不屑一顾的样子,我知道,她听不懂,她不服气。刚来美国时的语言障碍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些什么呢?我不知道,她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一定有一种东西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里。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的,这是断层的经历、割裂的经历,一直生活在母语文化中的人永远也不会有,永远也不会理解的经历。
      五年后的今天,琦琦可以用流利、地道的英语跟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了,她终于不用课余时间独自一人到老师的办公室补习英语了!看着她从图书馆借回来的英文书越来越厚,字越来越小,我意识到,英语已经植入她的大脑了。
      “琦琦,你听英语还转换成汉语吗?”“有时候要?”她还没有完全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因为她的生活除了在学校,还有一半在家里。在家里,我们都讲汉语。我的口头禅是:“琦琦,这个英语怎么说?这个汉语是什么意思?”天长日久她也养成了双语习惯。在家里跟我们说汉语,多半是英汉夹杂,总的说来,汉语听、说基本上还没有问题。
      可是只会听说不会读写,按照现在的标准仍然是“文盲”级别。怎么办呢?如何保持孩子的汉语水平呢?在美华人都忧心忡忡,因此,中文学校应运而生,且茁壮成长。新泽西州的华夏中文学校10年前仅有一处校址、100多名学生、20名教师,发展到今天已拥有15所分校、5000多名学生、500多名教师。所谓中文学校就是周末为孩子上中文课,从语言到文化无所不包,几乎每个华人孩子都要被家长送去中文学校。效果如何呢?凯文是琦琦的好朋友,在美国出生,他家10年前来自上海-凯文的妈妈很重视孩子的中文教育,两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回上海呆了一年,在中文学校上学也坚持四五年了,要知道这很不容易啊。一次去凯文家,看他正在电脑上做汉语拼音练习,便问:“凯文,你在干什么?”“Do Homework(做作业)!”一边做汉字拼音练习,一边顺口用英语回答我,让我哭笑不得、一关电脑,回到小朋友中间,清一色全是英语,因为他们的生活内容是由英语构成的,与我们的生活内容不一样。
      吃饭也是我们家(别的家也一样)的一块心病,中餐除了西红柿炒鸡蛋之外,琦琦统统噘嘴。上学带的饭是:面包夹火腿肠、牛奶一盒、巧克力两颗、水果一份,几年如一日,她竟然不烦-作为奖励的食谱是:意大利通心粉、牛肉丸子,奶酪粉、番茄酱加水一锅烩,这是她的最爱,我至今也想不通,何时起这东西竟成了她的最爱?至于比萨饼、麦当劳等更是不在话下,让我们倒胃口的东西,他们都吃得津津有味-不过,凭心而论,西式食谱也是很丰富的,到商店里一看就知道,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味道颜色怪怪的就是了。我们可以视而不见,孩子却不管不顾,什么好吃就吃什么,什么好学就学什么。日积月累,这就是她的生活,这就是她的词库,他们脑子里的许多概念根本没办法用中文准确表达,这也是“海归”派说话中夹杂英语单词的原因,例如最常用的PlayGround、Yard Sale、Open House,翻译成什么呢?词典上的翻译似乎不太准确。而我们教给她的汉语词汇仅仅是词汇而已,跟她的生活关系不大,跟她的社交生活更是没有交集。家里的中文书不少,手头就有一本一年级的语文课外读物,随手翻开第十四页是一首短诗——清代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怎么教呢?怎么学呢?父女相对无言,惟有一声叹息。
      “琦琦,你为什么不喜欢学汉语?”“汉语太难了,写字太难了,英语简单,只有26个字母,多简单啊。”要是她一直生活在国内的话,我相信她一定会说:“英语太难了,有26个字母。”很显然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是一个语言环境的问题。“以我中文教学10年的经验,仅靠中文学校绝对教不好孩子的中文。我能体会中文学校的主办人和教师们的艰辛和奉献,但是我更了解外语大环境和中文小环境严酷的力量对比。周末的几堂课,根本抵挡不住外语大环境的强势压力:”这是海外华人父母的共同心声,于是,有条件的家庭不惜代价,在寒暑假纷纷将孩子送回中国,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汉语的大环境-你别说,这一招还真有效,琦琦去年回国仅呆了半个月,汉语口语就进步多了,关键是词汇丰富了。还是那个凯文,去年暑期被送回上海呆了一个月,回到美国后,“凯文,回中国好不好啊?”“不好,太热、太脏,再也不要回中国。”这回倒是用汉语回答了,却又让我们感到了新的困惑、我只能相信:只要父母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希望还是有的,前景还是光明的,毕竟是龙的传人嘛。
      汉语不能丢,这已是定论。美国人已经提出“汉语要从小抓起”的口号,13亿美元的汉语学习资助项目也正在逐步落实到位,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但如何保持长久呢?确实是个问题。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