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黑龙江的冬天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最难忘的足亚布力滑雪。
滑雪,对于不生在,长在东三省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望。特别是世代南方人,别说滑雪,就是看雪,都是一种奢望。所以一听说会议组织者将组织我们去滑雪,不禁一阵兴奋。汽车离开哈尔滨,走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虽然道路条件不错,两侧却都是冰雪。冬季看冰雪,犹如看画。
一路走来,大约不到三个小时就到了亚布力滑雪场-远远看去,几条雪道从高处急转直下,如果会滑雪,撑着滑雪杆迎风蹲下,随着山道拐来拐去,该是多么惬意呀!虽然我感觉中的滑雪场比这个还要白得彻底——那是从看瑞士的图片中得到的感觉——这里便已经是很不错了。
“亚布力”原是俄语的译音,即“苹果园”之意。这里有许多俄语译音也属正常。亚布力滑雪场坐落在尚志市东南部亚布力镇大锅盔山北麓,属张广财岭的支脉,西距哈尔滨市约200公里,东距牡丹江市120公里,始达于1980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综合性滑雪训练和比赛基地。它大部分处于原始森林之中。这里的高山竞技滑雪运动场海拔1374米,最大落差900米;休闲滑雪的旅游雪场海拔1000米,最大落差600米,共有高、中、初级雪道三十多条,雪道总长度27万公里,面积40万平方米,单条雪道最K的约1万米。这里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据说当年林海雪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附近,这本身就够具有传奇色彩了。这里的积雪期为150天左右,滑雪期120天,雪质丰厚,硬度适中,积雪最深可达1米以上,坡度适中,是理想的滑雪场地。
早上出发,现在已经是午饭钟点。我们下榻在新闻中心宾馆?我把简单的行李放下,隔窗看写景。看那窗后的雪景很是诱人,不禁举起了相机。隔着双层玻璃无法拍照,就推开了窗子。谁知,这一推窗,一下子飞进来许多小甲壳虫,就是我们京津一带称呼的那种“花大姐”,更形象地说,就像央视第8套节目片头的那只小虫,只是背部的红底黑点比央视节目中的那只稍微浅了一点。我吃了一惊——这么冷的天,就是白天最高气温,也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夜晚还得下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这些小虫怎么会冻不死?别说这是中国的最北部,又是隆冬季节(一月份),就是再往南走一千多公里的冬天,也不会有小虫在窗外“留宿”呀!何况它们还有这么强的活力——它们蛰伏在窗缝里,甫一开窗,就迫不及待地飞了进来。这有悖于我们的常识。比如说北极熊,它们是靠着厚厚的脂肪才能度过北极的严冬。而这些小甲壳虫呢?小小的,那么单薄,风一吹都可以把它们吹跑了,可是它们却有着比北极熊还顽强的生命力。正在我解不开这个谜时,服务员进来了。我就问服务员这是怎么回事,服务员只是说:“是的,总有这种小虫飞进来,我也不知怎么回事。”找不到答案,只能慨叹大自然的神奇。
午饭过后不久,我们就来到了滑雪场。性急的同伴们迫不及待地租了雪具就开始了滑雪。我不行,只好看着他们在雪地上一个个地摔跟头,场地里于是一片欢声笑语。这里的滑雪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用雪具,那是最多的;也有的坐上雪地摩托,或只坐着一只只轮胎,从高处滑下;有的则坐上雪地马车,游览在皑皑白雪之上。我们的一位维族朋友,一路跟头趔起地滑了下去。雪场边上有一条人工开出的雪地栈道,我的同伴老王便沿着那条栈道走了下去。站在上面观看滑雪风景,也真是让人忘忧。只见一片茫茫白雪之上,各色的滑雪衣在闪动,充满了生气-光是看别人玩,我的心里不禁蠢蠢欲动起来?
几番犹豫(不是胆小,而是面对从没接触过的事物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终于下定决心:下去!可是既然是来到滑雪场,就不能从栈道走下去,要下就得滑下去、我便坐上一只轮胎,从上面一直滑了下去、这一滑,才知道,敢情滑雪这么爽!不过,我的滑雪活动也便只止于此。再升一级的勇气没有了——譬如用滑雪板,没敢实践。
第二天一清早,走出新闻中心,只见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小雪,这时只见两位来自广东的朋友正无拘无束地在雪地上打滚,他们看见我,就问道:“这雪能拍得下来吗?”我抬头看看雪,说:“大概拍不下来,太小了。”他们有些失望,但很快又回到他们原先兴奋的状态去了,他们的兴奋比之于我,还要更甚,因为他们是头一次见到真雪,而不是从电影或电视里看到的雪。我在新闻中心附近转转,看到雪地里一座座小楼红色的、*的,都挺别致,别有韵味,不由让人有许多联想。
早饭过后,我们就去了亚布力滑雪中心的本部。亚布力滑雪中心,也叫风车山庄,因山庄内建有6座风车别墅和109座风车而得名。
吸引我之处,不在于中心的高楼,那没有什么意思,而是离中心不远处的几栋小木屋。造型各具特色的几栋小木屋,深深地埋在雪里,顶上也铺满了雪,就像小时看的童话故事里的小屋——也许里面就住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呢!这里的雪很厚,走路时要不断地拔腿,又担心摔着,但是实在太爱这些小木屋了,就拿出不怕困难的劲头来,从不同的侧面拍照,就有不同的效果,至今回想起来,还有一种深深的怀念。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