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黄金海岸的天堂农场
  • 我们需要家人
  • 神农氏神农架神农坛
  • 发现神农架
  • 野人寻踪
  • 在野人出没的地方
  • 我在神农架野考
  • 雨中游九份
  • 美国华裔与犹太裔之比较
  • 悉尼建筑姊妹花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西方人的敬业精神<%=id%>



      西方人的敬业精神普遍比较强,这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代表团到德国研修,访问柏林市政府的头天夜里,下了场大雪,积雪足有半人深。早晨起来,大家琢磨,访问计划肯定会被取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接他们的汽车已等在了楼下。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四十多公里长的路途上,积雪也早清除得千干净净。随行的导游介绍说,德国每个部门、每个公职人员的职责都很明确,是谁的职责,谁就会主动认真地做好应做的事情,像扫雪这样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号召、组织。
      还有一个团组,也是去欧洲考察,十多天里驱车五千余公里跑了16个城市。开车的司机是个法国人,十分敬业,认真,准时,负责。出发前,他会提前将所有人的行李整整齐齐地放进车里;车到旅馆,无论多疲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把大家的行李一件一件从车上搬下来。用午餐时,常常没有地方停车,他就开着车在市里转悠,一直到大家用过年餐再上车。而他的午餐,就由大家给他打份盒饭解决。有一次,倒车时由于地方过于狭窄,不小心把汽车尾灯撞坏了,按公司规定他得赔偿,这等于他这一趟就白跑了,大家担心这件事会影响他的情绪。然而,他仍是那样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这里所举虽仅两例,但这样的事例很有普遍性。
      人们一定会这样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竞争法则作用的结果。一点儿没错!市场经济没有“大锅饭”,竞争法则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因此,市场经济培养出了人们高度敬业的精神。
      西方人的敬业精神,是西方社会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处在底层的工薪阶层,为养家糊口,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汗水;掌握一技之长的中产阶级,他们也在兢兢业业地劳作着,为的是有朝一日加薪晋级或是自己开业做老板;即便是已经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不然就有可能被别人挤垮。市场经济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魔鬼,它以市场为纽带,把每一个职业角色都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对每一个职业角色,提出了敬业的要求。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强调等价交换的原则,使每一个职业角色之间,在相互交换其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利的契约关系,并提升为一种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职业理念。每一个职业角色,为了保证自身职业利益的获取,就必须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恪尽职守,努力履行应尽的责任。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在法治条件下,又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使敬业者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敬业者将被无情地淘汰出局,这就保证了敬业精神的持久旺盛,使敬业精神渗透到西方社会每一个行业之中、每一个职业角色身上。
      然而,这只是西方人敬业的一个原因。西方人之所以如此敬业,还有更深的文化背景,这就是信仰。
      一般情况,市场经济确实能把人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但有些时候,对有些人,市场经济也会速手无策,成熟的市场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平交易,二是有持续不断扩张你事业的动力。公平不说,只讲“动力”。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通过追逐利润,追求金钱,可以把人的每一根神经都调动起来。然而,也有例外。为什么有的人,挣了百万、千万、亿万金钱之后,倒觉得“穷”得只剩下了钱,空虚、堕落,甚至走上绝路呢?可见,金钱、利润不是永动机。那么,什么才是“永动机”?爱国是其一,理想、抱负是其一,信仰也是其一。西方人普遍信教,绝大多数都是信徒。以美国为例,美国人个之八九有宗教信仰,且多数信仰基督教。西方人的宗教信仰, 和我们中国的封建迷信还不同。我们中国的封建迷信,其出发点都是功利性的,希望通过封建迷信,趋利避害。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寻求的则是净化心灵。基督教(含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大派系)的基本教义是: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一切都是上帝给的,包括职业也是上帝安排的;人的一生是罪过和苦难的一生,虔诚信仰和顺从上帝者,死后灵魂可升入天堂,作恶多端和不信上帝者,死后会被投入地狱。文艺复兴运动以前,教皇、教廷的权威至高无上,教徒必须严格遵从教规、教礼。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人文主义思潮冲击下,一场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爆发了。经过改革的新教提出了“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认为《圣经》高于一切,基督徒不必依靠教会及繁琐的礼仪,不再需要教会和教士的中介作用,个人通过对《圣经》的理解与虔诚信仰,便可得到灵魂的拯救。灵魂的拯救成了个人的事情,这就给人一种精神的自由。而随着这种个人自由而来的,是一种新的责任与义务, 即个人必须自己负责,靠自己的行动来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个人多干好事, 多做善事,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成就,是彰显上帝的荣耀,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个人在世俗的生活里拼命地工作,拼命地积累财富,都是为上帝而做,是上帝最好的教徒。既然职业是上帝的安排, 是为了荣耀上帝而做,那就一不能吃喝嫖*,二不能坑蒙拐骗,三不能敷衍塞责, 四还得讲究效率,完全彻底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清教徒们就把个人的欲望、人性中的弱点,尽可能地清除, 以全心全意地去荣耀上帝,做上帝的最好“选民”。世俗的职业与个人的奋斗,便具有了神圣的意义。这种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 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精神的人文主义结合在一起,不但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而且使信徒都具有了较强的敬业精神。上帝本来就是可想而不可即的,他永远正确,永远伟大,所以这种信仰,也就轻易不会动摇。
      这就是西方人普遍敬业的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有人这样说,穷国富国的差别,不在人种的优劣,不在建国时间的长短,也不在自然资源的匮乏与富饶。国家间贫富的差别在哪里?在于国民的态度。研究富国国民的行为时可以发现,大多数国民遵循以下规则:把道德作为基本原则,遵守秩序,遵纪守法,廉洁诚信,守时负责,积极向上,尊重他人的权利,爱岗敬业……
      还需要其他规则吗?不需要。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