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我国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世界上任何国家何民族,也都承认,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也许罗马尼亚朋友更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我们刚刚抵达罗马尼亚,还没顾得上休整,罗马尼亚朋友即带我们来到首都布加勒斯特最有名的罗马尼亚土菜馆——尼科雷什帝进了访罗第一餐。
尼科雷什帝菜馆设在一栋小楼的地下一层半的几大间房子里。餐厅墙上挂着黑熊皮、鹿皮、鹿角、牛头、牛角,最显眼的是羽毛鲜艳的野鸡标本,张着翅膀,飘飘欲飞,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不一会儿,罗马尼亚有名的酸青椒、生菜卷、烤肉等各类美味佳肴就摆上了餐桌。由于刚刚经历近30小时的转机飞行,加之时差的关系,眼皮子直打架,提不起精神,只好看着葡萄美酒和美味佳肴发愣了。
罗方陪同、罗马尼亚国家广播电台外事处长山大先生以为我们不喜欢这些土菜,有些不安地道歉说再换些品种。他说:“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罗马尼亚的菜肴肯定不如你们的中餐有味道。今天带你们来这儿,是想让你们了解一下罗马尼亚的饮食文化。我读过一本中文书,其中写道中国汉代一位先生不远万里来到我国黑海地区访问,他很喜欢我们的乡土菜肴。”他还介绍说,罗马尼亚的饮食文化是典型的东欧风格外加一点儿巴尔干与法国风味,城乡里的大多数餐厅为法式餐馆。由于罗马尼亚人不大喜欢上餐馆吃饭,近几年布加勒斯特和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就开了一些罗马尼亚土菜馆以吸引人们到餐馆聚会就餐。出于礼貌,我们便努力尝了尝各种菜肴的口味,吃了一片面包,就匆匆结束了这访罗的第一餐,跑回宾馆睡觉倒时差去了。
第二天中年,罗马尼亚国家电台执行台长德拉高什·舍素奴在距离首都30公里的巴斯库姆餐厅宴请我们一行。没想到,这也是一间土菜馆,规模比尼科雷什帝菜馆大几倍。热情的东道主还邀请两位既是企业老板又是罗众议院议员的朋友作陪,这里的土菜虽好,但双方的兴趣集中在文化、信息和合作交流上,谁也没顾上品味美酒佳肴。
三天后,在罗马尼亚的第二大城市康斯坦察市,东道主又带我们走进了坐落在黑海岸边的一家罗马尼亚烤肉馆,第三次让我们享受了罗马尼亚风味菜肴。这家店罗文缩写为RSTA, 刚一走进这家店时便有一种面熟之感,原来这里的装饰和陈设与美国西部电影大片里的酒馆非常相像。壁炉上方的墙上挂一幅木雕画,两侧墙上贴满了黑熊、野猪、山羊、兔子等各种动物的皮毛;粗木板顶棚下,一只古老的木制车轮吊在空中,那是吊灯架;雄鹰标本的两只大眼睛也似两盏明亮的灯;脚踩着的是用一段段半圆木铺就的地板,凹凸不平却别有一番情趣。再看那服务人员,漂亮的姑娘虽身着裙装,但腰间那几寸宽的皮带一扎,便平添许多粗犷的山野之风;而那男服务生的衣着打扮,更活灵活现地“复原”了美国西部牛仔。
在我们一切从简的要求下,东道主让我们自己点菜。看着那罗文菜谱,还真不知如何是好。主人介绍说罗马尼亚人的饮食习惯重视午餐,早晚餐比较简单。午餐以汤开始,然后是主菜(通常是以烤猪肉、牛肉、鸡肉为主,蔬菜为辅)。烹饪肉食的方法是烧烤、水煮和干腌,蔬菜除了拌沙拉就是酸腌。也许是“酸菜”更能帮助消化肉食OB?罗马尼亚人的主食是面包、牛奶和各种甜点。几经周折,我点了一份烤里脊、一份生西红柿。可端上来一看,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这并不是在中国或美国见过的那种烤肉片,而是把里脊肉编成辫子状放在盘里。而另一盘却只有一卷西红柿皮儿,原本想多吃点蔬菜的我只好暗笑自己的无知了,于是猜想罗马尼亚的蔬菜一定非常昂贵。难怪一些中国东北的农民要到罗马尼亚租地种蔬菜呢!
烤肉店老板非常好客,当他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记者,便主动带我各处参观,还邀我到他的经理办公室小坐,并在桌前与我照了一张合影。他友好地表示,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伟大而神秘的中国。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