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华网长春10月13日电(记者徐家军)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有关专家13日下午向外界宣布,经专家鉴定,该中心日前抢救发掘的恐龙化石为蜥脚类巨龙科恐龙化石,这在东亚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2003年9月17日,吉林省九台市苇子沟镇西地村农民张先山向有关部门报告,他在房后平地过程中发现了“像骨头状的石头”,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的专家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并初步认定其属于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 专家在现场经过一周时间的工作,发掘出该恐龙化石的下肢骨化石,近1米长,保存相当完整,属于右侧的胫骨和腓骨。同时还发掘出18节椎骨,总长近3米。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之后,专家推测该恐龙全长可达20米左右。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主任孙革教授介绍说,该化石所产出的地层为紫色-杂色岩石,可能属于广布于松辽盆地一带的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泉头组。因此,这一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的时代可能距今为9000万年至1亿年。后经过该研究中心的董枝明等专家的研究后又得出结论,该化石属于大型蜥脚类恐龙的巨龙科,为食草类动物。 蜥脚类恐龙是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巨型、四足爬行动物,以往在我国四川、新疆等地区发现的躯体庞大的马门溪龙等均属于此类。董枝明教授说,巨龙科恐龙以往仅见于白垩纪,其化石从十九世纪开始,陆续在南亚、西北亚等地区有所发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