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仓鸮的“意念地图”能够根据声音所在的位置进行调整,它就藉此捕食猎物——也就是逃窜的老鼠。而仓鸮的大脑则利用眼睛输入的信号维持其“听觉地图”的随时更新。现在,研究人员首次阐明了视觉信号是如何参与保持这张“地图”的真实性的。 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斯坦福大学的Eric Knudsen的领导下,一个小组发现仓鸮的“听觉地图室”是一片被称为下丘外核的脑区。该脑区通常能够创造奇迹,但仓鸮听力方面的任何改变——例如衰老的结果——都会使这张图发生误调。Knudsen小组于一月份发现,一个名为视顶盖的脑区能够传送调节该图的视觉信号:当小组成员破坏了视顶盖和下丘外核之间的联系后,“意念地图”的调整也就停止了。然而奇怪的是,他们从未能在下丘外核里记录到对视觉刺激的响应。 博士后Yoram Gutfreund想弄清:在那些用于试验研究而被*的仓鸮体内,信息流是否不知何故被阻断了?于是,他用一种能够唤醒神经通路的化学药品去处理视顶盖。他在8月30日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结果是下丘外核内的电极开始接收到神经对闪光的应答。这些应答是特异性的,正像每个下丘外核神经元都从一个特定的位置接收声音那样,每个神经元也会对同一个部位的视觉信号具有选择性。这意味着下丘外核的视觉和听觉地图能够彼此校准。 接下来,Gutfreund设法让仓鸮的大脑使这份“图”出现偏差。他通过耳机向仓鸮耳内传送声音,听起来就像它们的位置与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