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应对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但回过头看,我们在应急救灾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我国应急救灾能力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宏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加强相关数据库建设
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袁宏永就带领多名技术骨干,携带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和应急地理信息系统赶赴灾区,协助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救援工作。
但遗憾的是,他们带去的应急平台未能发挥其全部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的平台首先要对灾区各地和灾害相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才能提出较为完备的合理化建议,但灾区数据库的不完备,使得我们的系统应用受到影响,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袁宏永坦言,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这项工作在平时体现不出很大的亮点,但一旦灾害发生,数据库的意义就会凸显出来。
“我们指挥部的大屏幕或许不需要那么好,但数据库一定要建好。努力加强省情、市情、县情 [1] [2] [3]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4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