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2日以来,贵州遭遇50年来最严重凝冻灾害。截至目前,灾害性天气仍在延续。其中,铜仁万山特区电线结冰厚度达80毫米,最厚达150毫米,有的如大腿粗细。一段时间内,“冻雨”一词在报纸、电视上频频出现。
关于冻雨的形成机理,贵州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黄继用介绍说,国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冻雨主要是因为高空冰晶降落到中空融化成雨滴,然后又降至温度低于0℃的冷冻层(低空)形成的,贵州的冻雨则主要是中空(锋面附近)雨滴或者过冷却雨滴降至温度低于0℃的冷冻层(低空)而形成的。冻雨一旦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便立即冻结,气象学上称为雨凇,这个过程贵州俗称“下凝”,雨凇则称“凝冰子”或桐油凝等。由此可见,冻雨是来自天空的过冷却液体降水与地面或近地物碰撞的过程,雨凇则是冻雨发生过程的产物。
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的出现,容易导致雨凇和结冰发生,从而对有线通讯和电力输送、交通运输、果树及农作物等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谈到贵州冻雨天气多、持续时间最长、危害程度重的原因,气象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贵州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海拔高度决定的 [1] [2]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4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