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来看,人工影响天气还只是在局部起辅助作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不现实。更何况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可持续发展。”
北京今冬第一场雪引起学术界争论
2009年11月1日,一场大雪提前20多天伴随着滚滚冬雷光临京城。这匆匆到来的2009年的第一场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雪后第二天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说,为了缓解干旱,气象局进行了人工降雪作业。他特别指出,此次增雪作业在延庆、密云、门头沟等八个高山地区作业点实施,北京最大降雪量出现在石景山。不过哪些是人工作出的贡献,哪些是天然的,无法区分,但是都对增加降水量有帮助。
然而,突如其来的暴雪却为北京市民带来许多不便,除了数百航班被延误、交通堵塞外,学校也被迫停课。有市民抱怨称,如果当局打算人工降雪,气象部门应提前通知,并如实预报天气情况,以便城管部门提前做足应对措施。
有关北京今冬第一场雪引起争论,是否人工降雪?这种人工干扰天气的做法有没有危害?《联合早报》撰文指出,气象专家称,由于天空中存在太多不稳定因素,不应该过度依赖人工方式来催雨或催雪,没人能预知操控天气所带来的后果。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一位官员也对媒体说:“因为北京一直非常干旱,而且十一以后,就一直没有大范围的降水,因此有降水过程,我们肯定会组织人工增水作业。对于北京来说,因为地处华北地区,本身就缺水,我们不会放弃每一次有价值的增水作业的机会,据初步估算这次大致增水1600万方,相当于160万吨水。”
而当天英文版《中国日报》也引述不具名官员称,11月1日这场雪,是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采用“云间播种”的化学方式人工制造的,这个做法能够把降雪的概率提高20%。
两次降雪都是自然降雪,人工影响作用不大
中国频繁实施人工降雪,这场提前一个月到来的大雪主要是人工影响造成的?中国气象科学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究员张纪淮却不这样认为。
张纪淮告诉《北京科技报》,进入11月份,中国很多地区下了两次60年一遇的暴雪,有人说这是人工影响造成的,这个观点不对。从总体上讲,这两次降雪过程都是自然降雪。如果说有人工影响的因素,也只是在部分地区为了解决干旱问题,采取了一些人工干预天气的手段。而那些手段根本不足以产生大规模降雪。今年这次降雪根本原因是大气环流造成的,和天气系统有关系。原本空气中水汽含量就比较大,再遇到强冷空气下降,形成了较大的降雪。
北京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也认为,这次降雪主要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张明英告诉记者,根据过去50年的数据统计,北京地区每年第一场雪一般到11月29日左右才会出现,而今年这场降雪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个月。这个季节正值深秋向初冬转换,一般是下雨或雨夹雪,像11月1日的大雪确实少见。这次降雪时间仅次于1960年和1987年,位列第三早。
在张明英看来,这次降雪来得这么早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这次冷空气强度大,路径异常突然南下速度快。在这个季节,一般冷空气都是由西北向东南推进,在北京地区上空遇到暖湿气流后再向东北方向转一个圈,而这次冷空气路径异常,由北直接向南插。
其次,这次降雪前北京地区一直刮东北风,将东部沿海大量水汽向北京输送,而前一段北京气温又比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也较多,由于北京地势西高东低,这样汇合在一起的水汽就被抬升,如果只是水汽条件充分的话,那只能是下雨,而不是下雪。而这次被抬升后的水汽遇到从北向南直插的强大冷空气而迅速降温,于是形成雪花。这也是这次降雪量较大的原因。
另外,降雪与空中温度也有密切关系。空中零度层的高低决定了能否形成降雪。这个季节地面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空中的零度层也较高,即使在高空形成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