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接连死亡 因港珠澳跨海大桥施工? |
|
|
来源:《北京科技报》 更新时间:2010-5-3 1:16:46 |
|
|
“港珠澳大桥施工方面有保护白海豚的具体措施。比如:对施工方打桩的音频就做了一个限定。这一限定就是考虑到打桩产生的噪音对中华白海豚回声定位系统的影响。”
“珠海市契爷岭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头中华白海豚搁浅死亡的尸体。”3月6日上午8时许,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接到这样的举报。
“10点10分,我们管理局的小组人员就到达了现场。我们在现场看到这头体长约为2.5米,处于壮年期的中华白海豚腹部已经被破开,尸体腐烂比较严重并散发出一种恶臭,这表明这头白海豚已经死了好几天了。”该管理局的科长陈希告诉《北京科技报》。可是,究竟这头白海豚是如何死亡的?当时,陈希并不清楚。为了调查这头白海豚死亡之谜,救护人员将它的尸体运往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进行剖检。
当天,陈希处理完白海豚返回家时已经是晚上6点。大约晚上7点时,陈希又接到了相同的举报。不过这次是在珠江市淇澳岛的海滩边。接到电话,陈希在现场发现了一头死亡不久的白海豚,体长为1.9米,接近成年。白海豚的背部肌肉很饱满,外表看不到明显的伤痕。
“一天内竟有两头中华白海豚相继搁浅死亡,这在以前很少见。”从2003年开始,一直从事处理中华白海豚搁浅死亡工作的陈希担忧地说,这几年,他时常会遇到白海豚搁浅案。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2003年到2009年,7年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搁浅的死亡案例就已经达到103例,其中广东流域40头,港澳海域63头。在2009年,珠江口白海豚搁浅死亡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全年搁浅死亡的中华白海豚就达到22头。而往年一般也就只有6~7头,这是往年同期的2~3倍。
中华白海豚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的称号,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其确定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
从1997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调查和研究中华白海豚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陈涛告诉《北京科技报》,在我国,中华白海豚种群多栖息在沿岸及河口一带,在珠江口水域、厦门水域、广西水域、雷州湾水域等都有分布。但在珠江口分布最为密集。
近年来,由于人为干扰和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珠江口的白海豚数量在不断减少,其珍稀程度将会与熊猫相当。目前,珠江口的白海豚大约有2500多头。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华白海豚搁浅死亡案例大增呢?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加林表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台风和暴雨等恶劣自然条件是造成白海豚幼体死亡的一个原因。去年搁浅死亡的白海豚有5头未成年的幼体。这些幼体体长1~1.4米,均处于婴幼期,还不会吃鱼,只喝母乳。可是一旦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的天气而与母亲走散,小海豚就会被活活饿死。研究人员在对搁浅死亡的幼体解剖时,发现它们胃内以及肠道内都空无一物,显示出它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食了。
“人为因素也是一个方面。”陈加林告诉记者,他们还通过解剖搁浅死亡的白海豚尸体发现,有的海豚有肌肉充血现象,可能就是船舶撞击和水下爆破造成的。另外,有的白海豚死亡也可能是由于一些在珠江口水域上进行的海洋作业以及海洋垃圾的激增等造成的。还有渔民设置的定制网也会使白海豚缠绕窒息而死。
除了以上因素外,有关专家认为即将修建的港珠澳大桥对白海豚有很大影响。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其全长为49.969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预计在2010年9月开工修建。
中国水产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邱永松告诉《北京科技报》,港珠澳大桥建设之中和建成之后都会对中华白海豚的生态环境产生一些影响。在建设之中,人工填海、水下打桩等频繁的海上施工就会干扰白海豚的正常生活。
“白海豚习惯在固定的水域生活,而由于该水域要施工,势必会迫使其离开家园。那么,它们到了新的水域能否适应新的环境?能否找到足够的食物?这些都将是严峻的问题。” 邱永松担忧地说。同时,海上施工会产生一些海上垃圾,而这些海上垃圾会对水质产生污染,则使得白海豚更容易患病。
“更为重要的是白海豚是一种靠声音进行回声定位的动物,而海上施工的一些噪音以及海上作业会对白海豚的定位系统产生干扰,搁浅死亡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邱永松强调。比如:在挖海底隧道遇到礁石时,就要实施爆破。这种爆破就影响到白海豚的回声定位系统,爆破严重的甚至还会炸死白海豚。香港曾经在建新机场的时候,就发生过白海豚曾因水下爆破而被炸死的事件[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动物世界: 捕鱼行为导致数百万只海龟意外死亡 下一个动物世界: 德国汉堡一办公大楼惊现野猪 横冲直撞引恐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