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开始,林德赛·杨就一直从事黑背信天翁的研究,她发现,卡耶纳海峡1/3的黑背信天翁“夫妻”其实是由两只雌鸟组成,而且很多这种组合可能已经在一起4年、8年甚至19年之久。这些雌性组合形同“夫妻”,在研究人员的眼皮底下,瞒天过海,一同筑巢孵卵、抚育幼雏。
目前,科学家已在450个物种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同性性行为。历史上,科学界对于动物同性性行为没有展开系统研究,仅把它们作为毫无意义的偶然现象。不过,近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开始正视动物同性性行为,并进行客观的科学研究。
传统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中心思想在于物竞天择、物种优化。而动物同性性行为似乎违背了这一核心原则———为什么动物会进行与生殖无关的同性性行为呢?一些生物学家提出了新的假说,试图证明同性性行为在某些物种的进化过程中或有一定意义。例如,将同性性行为理解为有助于遗传优势基因的迂回策略。比如,雄性粪蝇会不停地和同性交配,使弱者精力殆尽,在真正求偶的过程中败下阵来,实现优胜劣汰。雄性宽吻海豚可以通过同性性行为巩固相互关系,而这种关系对于它们的繁殖意义重大,因为雄性海豚通常是团结起来,集体求偶。
但这些说法仅解释了特定物种内的特定行为,不具普遍性。过去15年里,生物学家瓦西一直都在研究日本短尾猴的同性性行为,他认为短尾猴的同性性行为并没有明显目的。瓦西表示,很难提出一种可以解释所有物种同性性行为的万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