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营造的拍摄环境。甚至影片开头出现的灭绝动物博物馆也是搭建的。
对于这些有悖传统纪录片的做法, 克鲁索的理由是:“如果说我和雅克·贝汉兄弟俩最讨厌什么词的话,那便是规则!我不认为影片一定要遵循规范化的纪录片、故事片模式。电影拍着拍着,它自己就会提出要求,让你往这个方向走。”
唯美画面里暗藏杀机
《海洋》曾与《海豚湾》在第22届东京电影节上同期展映。然而,这两部和海洋有关的纪录片在日本却得到截然不同的反响:日本民众对《海洋》热力追捧,却对另外一部嘘声一片。国外媒体也普遍认为,过于美丽的《海洋》似乎淡化了环保的意识。
“我并不认为《海洋》和《海豚湾》有多大的差别,都说了屠杀海洋生物的故事。”克鲁索说道。
在克鲁索与贝汉的纪录片里,一直都存在着动物与人类的冲突与矛盾。在《迁徙的鸟》里,鸟儿们原本在蓝天上飞得很高兴,砰砰几声枪响后,就被打下天空,掉在工厂附近油油的沼泽里。
这些环保意识,以及人和动物生存的矛盾,在《海洋》里更加突出。影片开头的动物画面里,就是在某个火山岛上,一只水蜥蜴瞪大了眼睛,惊恐地望着远方,一颗火箭正在发射升空。这些人类的活动,显然引起了动物的不安。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场面。”克鲁索向记者确认。水蜥蜴看上去像远古生物,其实他们一般生活在火山岛上。因为火山岛上没什么食物,原本是陆地生物的它们就必须进化到去水里去捕食,变成了水陆两生。很多类似的火山岛,也同时作为火箭的发射基地,所以它们的确能看到这些火箭升空的样子。
“这不是我们刻意做出来的对立场面。我想要表现的是,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动物们都有些措手不及。”克鲁索说道。
表面看来,《海洋》每个镜头都可以拿出来当油画欣赏,像一部海洋歌剧,但总是有潜在的威胁不断袭来。海豹正和和美美地晒着太阳,鲨鱼就来了;鱼儿们正在自由自在地游着,渔网就悄悄地张开了,捕鱼者也来了。网里的鲨鱼被拖到岸上,几个人七手八脚地迅速把鱼鳍、鱼翅、鱼尾割下来,把浑身还在冒着血的鲨鱼重新推入大海。失去手脚的鲨鱼,像一块笨重的石头,只能扭着身躯挣扎,慢慢沉入海底。周围的海水被染红了。
这个将近20分钟的过程,是整部电影最为血腥的段落。由于《海洋》的主要投资方之一美国迪士尼自然频道的施压,导演最终忍痛剪掉了这20分钟。比原版少了这20分钟的美国版《海洋》请来前“007”的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配音,他用声情并茂的声音,复述了这个情景,却削减了影片原有的表达力度。
不过,观众还是看到了《海洋》中的环保意识。《纽约邮报》评论:“影片用美丽的影像,激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雅克告诉记者:“我看到人们对美国版的评论,很欣慰。大家还是看到了我的意图,而不会认为这完全是一部讲述海底风光的电影。如果是真这样,那才是我作为导演最不能接受的。”
有意思的是,法国版《海洋》被定义为儿童片,有许多儿童观众包场去看。映后,还有人专门做过调查,问这些6至12岁的小孩,觉得什么地方看着最不舒服,他们的反应一般是:“为什么你们会虐待动物阿?”“为什么小乌龟会被海鸟吃掉啊?心里很难受。”很少有人提到鲨鱼被割掉鱼鳍的场面。
“其实,这是成年人看了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小孩。其实小孩子是看不懂的。”克鲁索说。
上一页 [1] [2] [3]